里弄场所中的活动受到里弄道路结构、边界、节点的影响,好的空间能为使用者提供丰富的交往机会。通过对其道路与边界的定量分析发现,路幅在3~4 m,D/H<1的支弄能够自然地承载这些较私密的必要性活动;路幅在6~8 m,D/H<1的主弄能够承载更多的社会性活动,有利于居民的交往。在里弄这个特定的环境下,空间和事件的相互作用揭示了被有效利用的空间形式,同时,由于人们的充分使用使得空间发生性质的改变, 里弄因此成为积极的场所(图4)。
二 里弄场所存在的必要性及其延续的可行性
1 里弄场所存在的必要性
里弄场所是里弄居民的归属感所在。居民在公共生活的基础上,随着时间的累积,逐渐产生出共同的情感,发展出共同的社区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对整个居住环境产生出认同感、安全感和亲情感●[3]。里弄场所是居民的“家园”,是居民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现在,当我们置身其中仍然可以看到上海市民生活的延续,人们也可以通过它找到自己的生活记忆。在对4条样本里弄的调研中笔者发现,其中的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和其他弱势群体对里弄场所的依赖性较大。里弄场所中维系的邻里关系是他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一旦里弄场所被破坏,社会关系被瓦解,对他们的生活将产生负面影响。
里弄场所塑造并承载了上海市民特有的生活形态,影响着上海曾经有的并不断更新、流传至今的城市精神。一方面,里弄场所包含了作为城市景观的独特建筑形式及其背后的市民生活,是上海这座城市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另一方面,里弄场所占据着上海市中心地段,它的存在带来了城市中最为生动的多样性,为城市中心注入了活力。因此,里弄场所的存在对城市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延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里弄场所延续的可行性
里弄场所的延续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将其保留。保留其建筑空间及居住功能是保留住其中丰富活动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然而,通过调查发现,里弄住宅的物质性衰退和结构性老化直接导致了其中居民基本生活无法得到保障。里弄需要改造,以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更需要保护好已有的良好的里弄场所,以吸引居民。保留里弄场所的尺度,在空间上不轻易地改变;保留里弄场所的居住功能,在活动上不轻易地改变其性质。两者缺一不可。
通过对里弄场所的剖析,发掘出其中的设计要素,运用到上海新住宅的设计中,是将里弄场所延续的重要方式,如里弄场所在结构上丰富的空间层次,在尺度上小而宜人,在功能上多样性混合等。将这些营造社区活力的设计要素,在新住宅设计中加以运用,并注重人居交往,实现居民生活方式的平稳演变,从而形成上海特色的“新里弄”。
作为场所的上海里弄有着亲密的邻里关系、频繁的公共活动和持久的生命力,其中空间与事件的相互作用是里弄在上海城市中仍然具有活力的原因。通过定量的分析,从表象到实质,找到上海里弄这些特质的物质支持。它包括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自然过渡,主弄开敞、支弄封闭形成的自然边界,节点的使用功能多样等等。再由实质到运用,积极交往活动的空间载体的既有形式可以作为里弄保护更新的依据;积极交往活动的空间载体的设计要素可以作为上海新的城市住区设计导则。通过具体—抽象—再具体的方法,将空间和人的活动相结合。期望里弄场所得以保存,百余年来传统的上海式生活得以传承。
注释
①心理学家德克·德·琼治提出 “边界效应”理论,他指出:“森林、海滩、树丛、广场和建筑立面等的边缘都是人们喜爱的逗留区域;而开敞无明显边界限定的区域则少有人光顾,除非边界区人满为患。”
参考文献
[1] 舒尔茨N. 存在·空间·建筑. 尹培桐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2] 盖尔J. 交往与空间. 何人可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范文兵.上海里弄的保护与更新.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 美国房市将继续走低 08/07/20
·居住:作为场所的上海里弄解读 08/07/20
·抗通胀尚未成功 货币紧缩不能手软 08/07/20
·投资情绪 08/07/20
·深圳绿景1500万元成立慈善基金会 08/07/20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