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场所的上海里弄有着亲密的邻里关系、频繁的公共活动和持久的生命力,其中空间与事件的相互作用是里弄在上海城市中仍然具有活力的原因。
里弄是上海百年城市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一种极富地方特色的居住形态。上海里弄的保护与更新早已不是新的课题了,然而当对城市历史文化及里弄物质空间表象的保护已经深入人心的时候,蕴含在里弄中的原有邻里结构、充满活力的公共生活等的重要性也逐渐为人们所关注。笔者在上海里弄中出生、成长,对其中的生活有着切身的经历与体验。在广泛走访了现存于黄浦、卢湾、静安等区的50余条各式里弄后,选取了其中4条作为研究样本,具体通过现场观察、现场计数、摄影记录、实际测量得出数据,对人的活动和里弄的空间形态进行分析,尝试综合建筑学、城市设计学和环境行为学的方法对上海里弄进行解读。
样本一:东斯文里,上海现存的规模最大的石库门里弄;样本二:静安别墅,上海现存的规模最大的新式里弄;样本三:奉贤路68弄,普通的花园里弄;样本四:茂名北路200~282弄(德庆里、荣康里和震兴里),普通的石库门里弄。
一 里弄及场所
1 场所
场所是一种有着人的活动的具体空间(place where people gather)。诺伯格·舒尔茨在《存在·空间·建筑》(●Existence,space and architecture●)一书中从存在的角度阐述了场所的本质:当空间单独存在,不与人的行为发生关系时,它就只能是自在之物,是单纯的一种功能载体,行为的诱因,信息的刺激要素和事件的一种媒介●[1]。只有当人在一个具体的空间中感觉到自在、愿意逗留并产生某种联想时,空间才会变成场所。因此,场所包含了两层属性:一是空间(space),二是行为事件(event)。
2 上海里弄中的场所
(1)里弄空间。里弄空间是由一组住宅建筑围合而成的,为主弄—支弄结构。在平面组织系统上,住宅以一院一组为基本单元,院与院作行列式的排列,一直行、一连串的院形成了支弄。于是,支弄的一侧通常是一个个石库门构成的连续场景,而另一侧则是前排房屋的背墙;主弄是由一片片建筑的山墙两两相对围合而成。由于住宅的朝向明确,通常主弄南北向通,支弄则东西向通。主弄和支弄合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构成里弄的空间形态。打个比方,当我们以天空为顶,建筑看做是墙,一些住房紧张的家庭常常把日常起居等活动搬到里弄里来,以至于里弄有了和家中厅堂一样的功能,通常将其称为“公共起居室”。通过图底关系分析,可以得出4条样本里弄的空间肌理(图1)。
里弄空间作为物质形态所研究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三种要素:道路、边界和节点。道路是里弄空间的底面;边界是围合空间的建筑立面,包括院墙;节点是里弄的空间转换处,如城市道路与主弄、主弄与支弄、支弄与住宅前院等这些交汇处。
· 美国房市将继续走低 08/07/20
·居住:作为场所的上海里弄解读 08/07/20
·抗通胀尚未成功 货币紧缩不能手软 08/07/20
·投资情绪 08/07/20
·深圳绿景1500万元成立慈善基金会 08/07/20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