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海的衰落使得西非再也没有出现过大帝国,商业的繁荣、政治的稳定不复存在,如《探索者史》所说,“危险代替了安全,贫穷取代了富裕,动乱、灾难和暴行取代了宁静”。廷巴克图的学术风气变得寂寥,商队也变得稀少了。更可怕的是,随摩洛哥军队而来的欧洲冒险家归国后的炫耀,让无数欧洲人开始觊觎这块宝地。
1670年,风光不再的廷巴克图被尼日尔河上游莫普提一带的班巴拉王国占领,1787年又重被图阿雷格人夺占。此时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法国人和英国人开始入侵西非沿海。传统的黄金、象牙和奴隶贸易都被欧洲人吸引过去,这让本已丧失了盐利的廷巴克图更趋衰微。
更致命的一击很快到来。出于对“梦幻之都”的向往,1788年和1824年,英国的“非洲协会”和法国的“地理协会”均公开征募探寻廷巴克图的冒险家。后者更悬赏1万金法郎,奖励首个进入廷巴克图的非穆斯林。1826年9月,苏格兰人莱恩(Gordon Laing)成功抵达,但很快被当地人杀死;两年后,法国人加利耶(René Caillié)化装为穆斯林潜入廷巴克图城并安全返回,获得了1万金法郎的奖金,从此廷巴克图大祸临头。
1894年,法国殖民军占领廷巴克图,并将之作为法属西非首府。然而此时的廷巴克图人口已不足1万,由于尼日尔河道南移,交通也十分不便,商业更趋衰弱,且由于法军的到达,许多西方文化掠夺者纷至沓来,大量珍贵的文献和卷宗被劫夺到境外,还有一些被当地学者埋藏起来,并随着这些学者的去世而销声匿迹,廷巴克图衰落了。1904年,失望的法国人将首府从这里一口气西移几千公里,移到了大西洋沿岸的达喀尔。
法国人也并非没打过振兴廷巴克图的主意,就在迁都同年,法国“达喀尔-尼亚美铁路公司”宣布成立,该公司宣布将延长1855年即建成的西非第一条铁路(达喀尔-圣路易铁路),自达喀尔至巴马科向西南,经莫普提直通今尼日尔首都尼亚美,并在廷巴克图分出一条支线,向北穿越撒哈拉沙漠,直通地中海之滨的阿尔及尔。如果这一计划实现,廷巴克图将重新成为连接北非-西非内陆的交通枢纽。可惜胃口大、肚皮小的法国人当年便将铁路修到巴马科,可此后的十几年却只勉强修到巴马科以东40多公里的库里克罗,便因为一战的损耗不得不歇手,此后直到二战后殖民帝国土崩瓦解,这条铁路也再未能延伸1寸,空留下“达喀尔-尼亚美铁路公司”的旧名,给人留下无穷惆怅。
如今的廷巴克图是拥有2万多人口的偏僻小城,喧嚣和繁华早已远去,但城垣犹在,桑科尔大学和津家里贝尔大清真寺风采依然,甚至桑海时代的街巷和市场布局都未作大的改变,偶尔仍有几十峰驮着盐板的骆驼到来,依稀可辨当初“梦幻都市”的盛况。去年瑞士一家民间机构举办的“世界新七大奇迹”评选,廷巴克图荣幸入围决选。消息传出,举国振奋。媒体、名人,文化团体纷纷出面呼吁国人投廷巴克图一票,让马里的辉煌重现世间,当地电信公司ikatel专门推出宣传短信,远离廷巴克图近1500公里的南方城市莫普提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造势集会。然而天不遂人愿,廷巴克图最终落选,非洲名胜全军覆没。消息传出,不但马里举国激愤,连突尼斯、塞内加尔等邻居都大感不平,一位评论家愤愤地说,这无非是因为马里这个穷国没有多少人上网罢了。
然而曾历经繁华的廷巴克图何须这些?那至今仍巍然屹立的津家里贝尔大清真寺望楼、仍保留着学术气脉的桑科尔大学,那被用黄泥浆补了又补、却风采依然的城垣殿阙,早已将这个伟大的梦幻,永远凝固在人类文明的史册。
·世界尽头:凝固的梦想 廷巴克图 08/07/09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