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博鳌房地产论坛主题:改革三十年 大变局下中国房地产新契机
时间:2008.06.14-06.15
地点:博鳌索菲特酒店BFA主会场
相关链接:
>>进入2008博鳌房地产论坛专题
经过十年房地产行业可能会有粗放发展、可能会有头脑过热的发展,它与市场是相匹配的,但时间已经走过了十年,在目前的节点上是考虑企业如何做大做强、如何精细化、如何在目前市场需求和整个行业的要求下匹配,今天短短的时间我们不能完全盘点过去十年,这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题目,我们会继续盘点行业过去的发展和未来的展望。
乔志杰:原计划是听到嘉宾更多的观点,但时间关系就到这里了。最后做一个总结,第一对房地产市场是充满信心的;第二房地产的调整是正常的;第三解决资金的问题是通过自身的改变和调整,包括投资模式的改变,把股份投资到上市公司的圈里也是投行的一种,融资的思路要放在内部;第四、2008年并不是一个上市的好时期,但是一个做好上市准备的好时期。
高志:都市综合体的优势,最大的优势是节约土地、减少交通的费用,而且信息综合性强,最大的问题是城市减灾存在极大隐患。现在我们说节能减排、绿化、污染,现在有一个重要的说法叫城市减灾,这次倒塌的房屋数量非常大,我刚刚看到一个消息,这次日本大地震提前了十秒钟预报,提前十秒钟能救多少人啊。像美国地震六万个人集中在这个楼里,十秒钟是什么概念。所以总的设计要点就是功能的综合、多方位空间创造、外部空间的创造和过渡空间的创造。所谓过渡空间创造是什么呢?过渡空间创造主要是综合体和城市的衔接,这是在加拿大首都温哥华(见图),一个大型的商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房子,它的雨棚完全是透明的,尽管道路很窄,但感到它是一个很大的城市空间。
第一太平戴维斯胡峰:融资渠道优势的对比,由于受到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上市公司融到资金之后不能直接参与拍卖土地,在土地的限制上条件多一点,市场化会很高。在台湾市场私募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比较显著,融资对企业知名度的提升是非常快的,最重要的是后期的融资渠道比较广泛。
朱武祥: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繁荣,国内地产企业一直在乐观囤地扩张,在那种气氛下很少有张总那样说不存地、零库存,很少。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不是房地产开发商,因为很难不存地,不存地就落后了。所以每家企业如果不为微带四五年每年50%以上的扩张速度储备足够的土地就属于消极增长。只要投资能够推动高增长,似乎融资就可以接受。过去几年,国内很多地产企业确实是以高增长回馈了市场,万科在2003-2007年的年均收入增长达到54%。这些企业都获得了很高的增长。但高投资推动高增长的模式背后是持续的负现金流。过去10年,地产上市公司整体呈现持续负现金流状态。融资前现金流只有2002年1年是正的,10年年均融资前现金缺口(行业平均)达到1.7亿,5年年均融资前现金缺口2.2亿。
张勇:鑫苑是在美国上市的,就我们过去多年的历程,首先应该分为两个市场,一个是产业市场、一个是资本市场,这两个市场的需求和需要是什么?我想中间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优质企业的需求,也就是说如果企业成长为优质企业是我们需要进行梳理和打造的。就资本市场而言,他们也非常渴望对优质企业的需求,我们也知道大量的投行在寻找优质企业。上市就是优质企业怎么产生的问题,我觉得这比较关键。
陈淮:美国人喜欢讲人权,什么叫人权?人人是不是享有平等、追求幸福的权利,这叫人权。它包含的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北美殖民地遗留下来的王权、神权的反抗,什么叫平等呢,就是王权在封建制度下的社会身份差别,市场发展要求否定了一切差别,人们的交往是通过和社会、市场的交易分工来实现的,不管你个子高、个子矮,黑人还是白人,美女还是丑女,只取决于有没有质的差别、量的差别,以货币衡量造成价格优劣,120块钱卖给你,115块钱就不卖给你,这样市场经济的原则才能贯彻到一个角度。所以否定贵族打破王权统治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客观急需,人人客观平等了。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