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发展期间一共经历了三次激荡。1985年,房地产开始有起色,即相当于上海1998-2000年的房地产状况。1986年至1991年,房产行情大涨,每年的涨幅在30%-40%,即相当于上海2001-2003年的房地产状况。1991年至2006年,房地产表现出“冬天”的态势,其中除了顶级地段、高档楼盘仍保持微幅上调外,台北市外周边地段则有一段时间的价格下调表现,跌幅在10-20%左右。
到2007年的第四季,台湾的房市已经出现了小幅的“拐点”,除了高雄之外的房价所得比都有减少,台湾学者认为,可能与投资人增加、低总价产品比例增加有关,台北市房价所得比由上一季的9.9倍降至8.6倍,但仍居全台最高,调查发现有超4成的租屋者大叹“买不起房子”。
房价所得比,又称房价收入比,PIR值,即居民户均年收入和在当地购买一套住宅所需支出的价费之比。
同时也有人认为,2007年的台湾房市,对于效果已经钝化的优惠房贷政策,因其再难吸引新的买家进场,对房市帮助已经不大。
大陆在看到台湾相对较低的利率之外,也要看到台湾的房贷政策同大陆的其他区别,比如首付款的概念,台湾是从签约到取得房产证交屋之前、并按工程进度只缴10%-30%的首付款及工程款,在取得房产证明并交屋后才开始办理按揭、缴交贷款。而大陆的按揭方式是房子还在兴建中就要还按揭。
同时要看到的差距,还有成熟的台湾地产经理人。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是此次考察团中唯一曾经去过台湾的人,他05年从台湾回来时曾经感叹,大陆的CEO同台湾的相比,存在三大差距,国际化能力的差距,市场理解的差距,企业管理方法的差距。
你准备好了吗?
都想去台湾,你了解台湾吗?
侯孝贤的电影《悲情城市》里,梁朝伟有一句经典的台词,“清政府把我们出卖给了日本,马关条约签的时候有没有问过我们台湾人愿不愿意?台湾是没妈的孩子没人疼。”
历史这只“翻云覆雨”手,铸就了台湾的这种“亚细亚孤儿”心态,最终又形成了挥之不去的浓重悲情。
而这种浓重的悲情,又形成了草根台湾人独有的,“你们”和“我们”的划分和逻辑。
大陆开发商,无疑属于“你们”之外的“他们”。
马英九在竞选前,曾经花7个月时间,全台湾走走透。深入台湾的下层人民群众的生活,吃住在普通百姓家,一点一滴的收买草根台湾的民心和选票。
那么,大陆的开发商,要说服台湾民众来买他们的房子,又该做什么工作呢?
李非认为,大陆的地产商前去台湾投资房地产,要面对政策方面和经济方面的双重风险,实在是不可估量的。同时,大陆的经济正处在上升期,每年的GDP增长率可达10%以上,而台湾已经处于稳定期,目前的增长率是3%-4%。
当然,我们也可以乐观的看待,比如,4月18日上,台湾著名的商贸企业威京集团率领的首个“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商机会”在上海举办,位于台北的“亚太会馆标售案”的推介是此次商会的主戏,同时也带来台湾工业区的陆资招商。这是“胡萧会”之后,首个在大陆招商引资的台湾团队。
也许在马英九所承诺营造的两岸经济友好的大环境下,台湾的地产市场,在大陆地产商眼中,已经是一块不可失去争相抢夺的蛋糕。然而,经济从来是同政治相关联的,面对深受两岸政治形态凉热温度所左右的台湾地产市场。
大陆的地产商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两岸与地产:地产商的台湾机遇 08/04/21
·河南建业胡葆森:5月上市攻略 08/04/20
·观点一周评述:房地产与尊严 08/04/20
·潘石屹遇“门槛” 前门项目推迟至09年 08/04/20
·陈发树传奇:新华都产业布局揭秘 08/04/20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