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经历没有你那么丰富多彩,”小王感叹地说。小王不像我,他没有退伍,而是在部队中入了党、提了干,后来当了宣传干事。不过,他也见证了中国军队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正规化和现代化、裁军、提干制度改革(必须经过军校)等等。
“我们一块儿当兵的战友,因为考不上军校,全都复员了,就剩下了我一个人,还在部队混。”小王苦笑了一下,“与地方相比,军队还是比较传统、比较保守的。什么?你问我还唱歌吗?嗨,我早没有那个闲心了,但我现在写诗、写小说。即使是写新闻稿,我也想超越宣传部队好人好事的老套套……”
几天后,总编告诉我:那篇采访吴稼祥的稿件不用了,因为太敏感。
三
10年前的1998年,我刚到英国。那天,我去伦敦市中心一间游泳池游泳,游了几圈之后,遇到几位同样来游泳的中国人,便互相聊了起来。令我感到蹊跷的是,其中一位女子反复打量我,欲言又止。我索性直接问她:“我们是不是在什么地方见过面?”
她也壮起了胆,与我互相介绍各自的来历。原来,她是我一个朋友的朋友,在中国我们曾经见过几面,但彼此印象都不深了。她也是被中国“六四事件”之后涌起的出国大潮裹挟出来的,最初在保加利亚打工,后来不知道又是通过什么渠道,成功偷渡到英国来。“在保加利亚打工,收入低,而且根本没有可能移民,所以我跑到英国来了。”她淡淡地说,好像她是从北京“跑到”天津那样容易。
至此为止,中国改革开放已实行了20年。当年“总设计师”邓小平设计“开放”这档子事之初,可能没想到:在“中国制造”的商品“开放”到国际上之前,“中国制造”的人倒是先自己把自己给“开放”到国境之外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有个词儿:“国际大串连”,说的就是这件事儿。
就这样,中国人的“他乡遇故知”,变成了“他国遇故知”。所以,即使你在伦敦遇上了你在中国吹掉的老情人,也不要因此过于吃惊啊。
四
2008年年初,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做东,在伦敦市中心一家中餐馆,为我们共同的一位朋友践行。
他也曾是中国人“国际大串连”大军中的一员,在英国学习、工作了近20年。如今他又要流动了,不过,这一次他是反向流动:他要回中国工作,当一回这个年头颇为时髦的“海龟”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在中国人仍然通过合法和非法的方式流向西方的同时,另外一股逆向的潮流也开始渐成规模,愈涌愈大,进入新世纪,回流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以至于有人认为有必要为这股潮流起一个新名词:“海归潮”。
这股回流潮的起因其实很简单:中国经济的吸引力。改革开放30年,中国已经从一个非常僵硬的计划经济国家,转变成为一个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国家,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在改制的同时,还保持了高速的增长:中国已经从30年前一个经济濒临崩溃边缘的国家,成为今天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成为一个令西方刮目相看的迅速崛起的经济强国。
具体到吸引一个个“海龟”的微观原因,也很简单:“海归”后的收入,与西方有得一比,有时甚至更高。例如,我们的这个朋友这次回中国要去的公司,其实并非外企,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本土企业,但收入一点儿不差。
他这次决定“海归”,直接的起因是,他就职的那家英国公司大规模裁员,但谁都清楚,他工作出色,再裁也裁不到他。间接的原因,大家心里也有数,其实是此前他的几位前同事“海归”后的示范效应。自从2000年以来,他公司的华裔同事中,便不断有人辞职“海归”,在中国混得似乎都不错,尤其是他的一位“铁哥们儿”2001年“海归”后,如今已成为身价千万的中国著名企业家,受此诱惑,他也不免心动,而这次公司裁员便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终于痛下决心,抛妻别子,单身“海归”。
五
最近,中国《南方周末》的一位记者来英国,参加一个有关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学术研讨会。因为她是我一个朋友的朋友,所以,我专程赶到她下榻的伦敦市中心的一家酒店去探望她。
在酒店大堂的咖啡厅中,我们一边呷着咖啡,一边漫无边际地聊着。不知不觉,我们也把话题转到了中国这30年上。
“这30年中,你在中国和在海外待的时间大致是一半对一半,你同时具备了局内人和局外人的双重角色,”她眼睛眯着,望着我,“那么,在你的眼中,中国这30年到底意味着什么?”
她的这个问题还真把我难住了。我把剩下的半杯咖啡喝完,也未能给出一个答案。想来想去,我觉着,我既无力总结中国在如此漫长的时间跨度中发生的种种巨变,也无法用三言两语浓缩我个人的复杂感受,无奈,只好把我上面写过的那几段个人经历的故事,简单地给她复述了一遍……
·2008博鳌房地产论坛主要议题及基本议程 08/04/11
·陈良宇案宣判:一审18年有期徒刑 08/04/10
·现行土地制度使现代化成本大大增加 08/04/09
·中小企业的基业长青之道 08/04/03
·王岐山的新使命 08/04/03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