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主权改革的下一步,是让“人民币走出去”,让人民币成为储备资产和国际支付手段。李稻葵为此提出过一个“人民币国际化”路线图。大致分为三个步骤:一,针对海外投资者,在海外发人民币的主权债务,让他们逐步学习和买卖人民币的债务;二,推动在一些国际贸易和国际交往中,以人民币来结算。第三,在时机成熟的时候,逐步考虑资本账户的完全开放。
针对美元贬值的大势,民间人士刘军洛曾提出“次级金本位”的观点。在2000年左右,他便呼吁国家建立由黄金、石油、农田、铜等重要基本商品及资源组合的货币储备支付体系,对抗一场残酷的美元贬值和世界性通货膨胀。
中国目前的困境,不仅在金融和货币领域,更让人担心的是实体经济。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今年1-2月全国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6.5%,比去年1-11月的增速大幅下挫20.2个百分点。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外需放缓和输入型通胀推高原材料成本,导致上中下游企业利润分化严重。
郎咸平近来多次提出的“二元经济”论可以解释其中的深层原因。他说,“今天的中国经济非常特殊,而且和宏观经济学教科书讲的是不一样的情况。哪些部门过热?在这么多年地方政府推动以GDP为主的理念之下,比如说房地产、钢铁、水泥和政绩工程形象等等,包括高速公路大桥以及替他们融资的银行,大型国企和股票市场都是过热的。其他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制造业基本上是过热的。在这种二元经济的环境之下,你推行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里面的金融调控,那效果就非常明显了。”随着制造业环境的恶化(劳动力成本升高、出口不畅),越来越多的实业资本跑去炒楼,炒股。
从这个视角来看,以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为主的宏观调控,可以说是南辕北辙。宏观调控(加息和紧缩银根)会使得过冷部门以及区域之间的部门再度产生资金逆流转的现象,流向过热部门。过热部门过热,而过冷部门过冷。更深入的思考,则是中国在国际产业链上的定位存在战略失误。劳动型密集的制造业在国际贸易中没有议价权。
2008年2月,刘军洛在自己的博客中提出12条对策,其中既有“救市”对策,如建立3000亿美元股市托盘基金,暂停股指期货;也包括对弱势群体的财政补贴。如由公共投资大力转向购买公共福利;向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租金补贴,建立“社会共住房”;国家资源公有化;垄断行业私有化;取消出口退税,向资源类产品出口增收高额出口关税;大幅再大幅提高个人收入,大幅再大幅降低个人所得税……
不论是郎咸平的“以微观经济学为主的宏观经济政策”、李稻葵的“人民币国际化路线图”,还是刘军洛的对策,都不是一两道政策可以简单推行的。这涉及到整个中国经济体格的大调养。
写作此文时,股市仍在莫名恐慌中。从日本、中国台湾到东南亚,大部分新兴经济体都没能逃脱美元操纵、国际热钱和炒家的袭击。以我们现有的决策机制和舆论状况而言,中国的前景难以乐观。
股市的暴涨暴跌背后,有多少国际热钱和内部庄家在操纵和盘剥,那是我们无法深知的黑暗领域。至少从目前看来,股市的非理性暴跌,让缺乏理财手段和投资选择的老百姓,只得忍受痛苦和绝望。在物价飞涨中,无法让资产保值增值的人们,一天天看着自己过去积累的财富缩水。而不为人知的势力,正在黑暗中饕餮和狞笑。
股市的长期低迷,不但会削弱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也会对消费信心造成打击,甚至会造成经济体其他环节金链的断裂。英明、果敢、智慧的决策者,无须为不救市者“天真”的不干预论所束缚,该出手时就出手。
“摸石头过河”与“试错法”,曾经为中国的渐近式改革贡献良多。不过,金融市场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新的经济困局中,我们期待着决策者拥有超越过往的智慧、远见和魄力。
·中国应借鉴德国的地产管理经验 08/04/04
·等待救市 等待戈多 08/04/03
·富力银禧一口价单位,复活节热闹楼市 08/03/27
·市场为何恐惧上市公司巨额再融资? 08/03/21
·21世纪的新资本主义 ——“用市场力量和制度创新,服务穷人” 08/03/15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