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您觉得现在深圳高档的大型Shopping Mall在招商上有困难吗?
伍德才:2000年-2005年这个时间招商是比较困难的,当时Shopping Mall的概念还比较新,很多项目都不习惯进到Shopping Mall,特别是国内的一些商家。而当时Shopping Mall有不少都失败了,无法给予商家信心,所以大家都不愿意进去。但是通过这五年,Shopping Mall开始成熟了,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例如深圳的万象城,广州的天河城。现在商家对Shopping Mall的信心增加,整个招商环境也比两三年前好很多。
观点:对商业地产而言,商圈的形成是很重要的,但是现在商圈的流动性相当大,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伍德才:这个是很正常,当时新鸿基在开发地产的时候,做了一个很大的Shopping Mall,叫新城市广场。那时我还在读中学,很多商家都不愿意进去,比如八佰伴。当时招商很困难,香港商圈通过20、30年的发展就慢慢成熟了,现在新鸿基投资非常重要的物业,租金很高,香港最高租金就是旺仔和铜锣湾,租金是5000-8000元/㎡。
观点:对于品牌商、开发商来说,他们的目光是比较短视的,他们不会去考虑长期的商圈形成。
伍德才:现在面临这种拐点,开发商不能不考虑现金流的问题。以前很简单就是卖楼,如果你看香港的上市公司,它们的运作则有三种,营运,投资,融资。如果三边都可以平衡的话,就可以做得很好。新鸿基之所以做这么大,就是三边平衡,所以现在很多开发商都在想一个问题,如果卖楼卖不好,怎么营运,支撑这个公司维持下去,必须要增加一些收租物业。你看到深圳的星河所有的优质物业都不卖,因为它想开拓这部分,在深圳比较成熟的招商区,就有不少出租物业的。现在很多中小型开发商都要考虑这个问题,房地产是有周期的,如果你没有收租物业很难撑过这个周期。
观点:现在广州有些开发商做写字楼、酒店、商场、Shopping Mall的时候,他们更多是看中短期的利益。
伍德才:现在开发商比较矛盾。他们想做投机性的物业,但是遇到一些问题:第一,他们要想这段时间究竟可不可以投资,可能投两三年就亏本了,他们如何支撑下去就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公司有没有系统软件,就是人和系统的问题,他没有客户资源,没有配套的东西就很难做。现在很多开发商都想搞Shopping Mall,但是成功的案例是少之又少,可能连10%都没有,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这种配套。
观点:国内开发商不具备做长期实用物业的能力,主要是体现在哪一方面呢?
伍德才:除了经营管理跟不上,还有物业管理。其实住宅类的物业管理跟做商业地产的管理是不同的。商业地产说白了就是营运的概念,住宅地产就是能卖就可以了,比较简单,没有长期营运的概念。商业地产跟写字楼、酒店有营运的概念,房地产开发商、中介公司、顾问公司,都请不到商业地产的人来做,因为项目多。突然间多了这么多项目,国家也没有专门的课程去培养,中国跟美国不同。在美国可以去读这样的专业课程,在国内房地产课程就比较少了,更不要说针对商业地产的,基本上没有,很多人都不懂。很多是从做百货做起,他们就是用百货的模式来操作商业地产,感觉做来做去还是带百货的味道,其实Shopping Mall和百货公司的概念差别是很远的,还好经过很多惨痛的教训后,现在已经改善很多,只要他不卖,一平方米都没有卖就还可以改,但是如果卖了,哪怕只卖了10%,就不可以改了。
商业地产做不好风险是很大的,又没有租金收,物业管理费用每个月是很高的,如果商家不缴租,不交管理费,开发商每个月要贴很多钱,一个Shopping Mall改动成本是很高的,所以成功运作Shopping Mall也不是很容易。
观点:现在内地一些没有运作Shopping Mall经验的公司就选择和外资有经验的公司合作,比如富力直接和新鸿基合作开发猎德村的项目,这是否可以成为内地商业项目发展的一个方式?
伍德才:这个也是一种方法,引入一些不单纯是有钱的伙伴,最重要是有操作经验的。新鸿基做了几个比较出名的项目,在香港做了一个中环高端的Shopping Mall,在观塘做了一个APM,就是针对年轻人的Shopping Mall。不同定位的Shopping Mall他们也做,做得也很成功,其实做商业地产的品牌更重要,商家就是看着你的品牌走的。他可能对这个位置没有感觉,但是你来做我对你就有信心,香港就几个大的开发商,举手就很多人跟着他们。第一个就是太古,还有新鸿基、合和、恒隆等等大的开发商,基本上他们去哪里都有人跟着,他们第一个是客户资源,第二个就是品牌。品牌是很好的,如果我是合和或新鸿基,和租客谈,可以收20、30%,如果不知名的开发商跟他们谈,就可以压价,现在很多开发商都遇到这个问题,为什么合和租给这个客户300元/㎡,为什么给我150元/㎡呢?这些差别就是地段的差别,商业地产是营运的概念多于地产概念,地产概念就是地产,所以考虑物业的价值不单纯是位置,还要考虑经营管理好不好,软件是很重要的,对新鸿基,太古有信心,所以我给多一倍没有问题,因为有生意可以做。
·品牌之辨 企业与产品 08/04/01
·生意的道道 08/04/01
·房企高管年薪大揭秘 王石年薪691万成打工皇帝 08/04/01
·建筑和正在建筑的现实感 08/04/01
·迅速崛起的亚洲新贵们 08/04/01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