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巧用此消彼长 遏制全面通胀
巴西是全球最重要的农业国之一,大豆、玉米、牛肉、鸡肉和果汁等农产品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但受国内农产品产量下降以及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原因的影响,2007年巴西的食品和饮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达到10.79%,其中肉类价格上涨22.15%,牛奶价格上涨19.79%,从而使全年的通货膨胀率升至4.46%,比2006年上升了1.32个百分点。
巴西现任政府自2003年初上台以来,一直推行稳健的经济发展政策,追求低通胀率。面对食品价格大幅上涨所带来的通胀压力,巴西政府在非食品类产品和服务价格方面想办法,以减轻食品价格上涨压力,遏制通货膨胀的全面上升。去年,巴西政府鼓励电力行业进行竞争,促使全国平均电价下降了6.16%,对遏制通胀上升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政府还限制汽油、固定电话费和公共服务等行业大幅提高价格。据统计,去年巴西非食品类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仅上涨2.83%,远低于2006年的4.23%,是1998年以来的最低涨幅。
此外,巴西企业每年都根据权威部门发布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对员工工资进行调整,以保护劳动者利益。据巴西劳工组织17日公布的数字,去年巴西有超过70%的企业对员工工资的调整幅度超过物价上涨水平。
经济观察 欧元区的尴尬
在日前结束的欧盟春季首脑会议上,日益加剧的通货膨胀压力成为与会成员国领导人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对于经济增长仍受困于金融市场动荡的欧元区来说,经济减速与通胀压力的两面夹击令决策者们处境相当尴尬。
欧盟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今年2月份的通货膨胀按年率计算达到3.3%,创下自1999年欧元启动以来的新高,而与普通人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用燃油和蛋、奶、面包的价格对通胀率上扬起到了主要的推动作用。2月份,欧元区能源价格同比增长了10.4%,食品价格同比增长了5.8%。
欧盟委员会预测,欧元区今年的通胀率将达到2.6%,较去年秋季的预测值大幅上调了0.5个百分点,远高于欧洲中央银行为维持物价稳定所设定的2%的警戒线。
在过去两年间,欧元区经济在实现强劲复苏的同时,通胀率也得到有效控制,但当时的国际原油和食品价格相对较低。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伴随着国际市场上的能源和食品等初级产品价格大幅攀升,欧元区开始感受到越来越严峻的通胀压力。
由于欧元区对外部能源依赖程度相当高,因此国际油价走高势必会加剧欧元区的通胀压力。为了减少对外部能源的依赖,欧盟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能源供应的多元化,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大力推广生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然而,这一措施却直接拉动了欧洲及全球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导致食品价格上涨。
尽管欧盟委员会预计,欧元区通胀率有望在今年最后一个季度回落到正常水平,但居高不下的物价已经影响到个人消费。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份,欧元区消费者信心已降至长期平均水平以下。
更为重要的是,高通胀严重制约了欧洲央行运用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的能力,令欧洲中央银行处境相当尴尬。
·耿洁:沈阳市场还是健康冷静的 08/03/27
·观望下的坚守进退 08/03/27
·工行利润823亿 中行次贷损失155.26亿 08/03/27
·汪洋:中国房地产拐点要在2020年之后 08/03/27
·关于金融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08/03/27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