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以本轮调整受影响最大的金融业为例,判断它们2008年的投资价值:据中金公司预计,2008年银行盈利增速在45.5%,其中大银行约为42%,中小银行约为61%。而根据中银国际测算,2008年上市银行的净利同比增速仍可维持在51.5%。50%的业绩增长意味着,现在投资27.37元能获得1元盈利,明年则只需18.25元。如此高的增速,即使在国际市场,也足以支持30倍的市盈率了。
资金供需下的新平衡
从价值投资者的角度,身处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中,任何一次回档都是买入的机会,而现在,投资的决策里增加了新的因素:资金供需。
1月15日后的暴跌主要是中国平安1600亿元的融资计划引起的。自1月21日“中国平安或创A股史上最大再融资”的消息后,2月20日浦发银行又传出将再融资400亿元,当天股市便以暴跌做出回应。随后中国石化、大秦铁路、中国联通、中国人寿等几只大盘股均遭到再融资传闻的“伏击”。按照传闻的再融资金额计算,上述6家公司的再融资额合计达到5500亿元。5500亿元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IPO对市场的影响,对货币从紧政策下的市场无异于釜底抽薪。
供需失衡的另一个因素则在于非流通股的解禁。2008年股市已经进入了“股改”后的第三个年头,全年将有800亿元股本、价值2.8万亿元的各类限售股票解禁流通,所涉及的上市公司近千家,而2007年,解禁总市值是1.5万亿元。
更关键的是“大小非”股东对待减持的态度。大牛市中每一次抛售都是错误,容易锁定解禁筹码。震荡市则没有决策失误的成本,股东套现冲动陡增。据联合证券统计,2008年1月份共有84家上市公司发布了117次减持公告,累计减持股份占到1月份全部解禁非流通股股数的24.79%,远高于2007年全年7.5%的水平,减持力度明显加剧。由于春节休市,2月份解禁潮集中在长假后体现,造成节后首日开局不利。解禁股在解禁前带来的市场恐慌甚至比恶意融资有过之而无不及。3月份“大小非”解禁总市值将达4006亿元,是今年“大小非”解禁的首次高潮。2月份银行股的解禁直接导致了银行股的大跌,投资者心有余悸,3月份解禁潮集中于保险业,更增加了本已“腰斩”的中国平安的压力。
始于2005年的“股改”自2006年开始逐步解禁,制度设计上,以5年为期的解禁冀望的是随着投资者队伍的扩大,市场应对解禁压力的能力也同步放大。故而,解禁额度乃是随时间同步增加的,2007、2008、2009这三年市场供给基本上连年翻番,2008年在2007年基础上增加80.08%,2009年获解禁的市值更是2007年的4倍,达到约7.5万亿元。随着非流通股逐步解禁,市场将在2010年进入彻底的“全流通时代”,届时解禁的非流通股的累积数为现在沪深可流通A股的2倍多。与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相比,再融资再“狮子张大口”,也不过是更低数量级的数字。不同的是,解禁股东不会全额套现,再融资却需要全额配股。
资金的供给和解禁的不对称为股民营造出一个从未有过的大牛市,现在,股民却面临着“股改”后半段的苦果。2007年,A股市场陡增5000万股东账户,而此前16年的账户总和才7000万,考虑到此前的股票账户中相当一部分是死账户和虚假账户,2007年的新股民数量甚至超过了老股民数量。这样一支庞大的生力军突然出现在市场,所向披靡,但在我国余下的12亿人口中再出现这样一支既有资本实力又有投资意识的生力军谈何容易。
一方面是资金供给的平衡被打破,股市价值中心下移,一方面则是业绩的提升和宏观经济的顶托。市场的运动会如何选择?“慢牛”吗?这既是管理层所希望的、也是股民所乐见的理想的成熟市场模式。但显然,2008年不远的将来,股指期货将出,8月8日则是奥运会开幕,下半年更是“大小非”解禁的高峰,一个个将载入史册的事件很难让人沉醉在“慢牛”的美妙幻境中。资本嗜血,中国股市历年的走势无不是过度投机和过度萎靡的历史,即使没有了股市初期的悬崖式崩盘,但至少,1997年后的弱势行情是以平衡市的方式消化套牢筹码,2001年后的熊市也是如此。没有任何一代股民愿意给前人解套,除非他们绝望后主动斩仓。堆积在5000点上的数万亿元套牢盘,也就将终结所有“慢牛”提倡者的梦想。
唯一不同的是,激增的上市公司业绩将使得熊市远比前一次短暂。全流通之时,甚至全流通前夜,所谓最“黑暗”的黎明,将是需求因素中最大利空出尽的时刻,孕育的将是股市最多的希望。
·公告透露玄机 中信地产借壳之说不攻自破 08/03/15
·楼市是否转势尚待观察 08/03/15
·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 08/03/15
·建筑装饰设计资质分级标准 08/03/15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08/03/15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