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只有十多年的历史,新的组合空间还远没有覆盖整个上海,但是它正日益成为新上海的一种主要的空间形式。房地产开发商顺理成章地跃跃欲试,要充任整个新都市空间的第一设计师。
到这里,我说的都是建筑空间的变化,可是,“空间”并不只是物质的,它还是心理的和想象的。几乎与上海住宅空间的大规模扩展同步,一系列描绘、阐释和引导这个扩展的图像和文字活动,也铺天盖地地展开了。这些图像和文字活动中,最活跃的是住宅房地产广告。
房产广告往往构图稳定,色彩清晰平衡,常取小角度的仰视视角,以彰显居豪宅者在物理空间——以及由此暗示的社会阶层空间——中占据的高阶位。画面里常常出现这样的景象:住宅区里波纹不起的清浅的水面,房子外面的静静垂下的树枝,冬日午后从窗外射入的阳光,平平整整的米色桌布或窗帘……凡此种种,用力的方向都是一个,就是要配合住宅作为一种“不动产”的特性,营造一种具有明显倾向性的视觉氛围,引观者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这样的感觉:我看到的这一切——即新住宅和它所代表的一切,都是安稳、可靠、不会翻倒的,足可放心购买、长久倚赖的。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广告的相当一部分,并不在画面中突出住宅本身的样式、面积和尺寸,房子往往只占画面的一角,甚至根本不出现。它们要凸显什么呢?
首先是异国风味:“北美风情”、“真正的澳大利亚”海滩、考拉和棕榈树、“英伦小镇”上维多利亚式的优雅、“原味再版西班牙”、“后现代法式花园”和“追享经典欧洲的美好时光”……其次是1930年代上海的富人生活:“幽幽的梧桐树”,“贵族式的浪漫与优雅”……然后是美满的家庭生活:通常是一家三口,或者在小区的浅水池边嬉戏,或者在林阴道上漫步……再就是对现代都市的完整享受:或者高高在上地俯视繁华都市的霓虹灯,或者穿行在住宅区内的密集的商店街,甚至会有一列高速电车停靠在小区里,象征着交通的快捷,人生的捷足先登……再往下,就是各种附加价值了:从“独立时代”、“自由也现代”、“后上海主义生活”,一直到海德格尔式的“人,诗意地居住”;从住宅周边的广阔空间、到其他阶层的由衷的羡慕……应该佩服广告商们的心思,他们不去渲染钢筋水泥的新住宅的物质功能,却花大力气锻造新住宅和各种抽象价值乃至更神圣伟大的事物之间的关联,不,不仅是关联,就是等同:所有的视觉安排都是要引发这样的强烈的联想:只要买下房子,你就拥有了这一切。
这些广告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或许也可以说是中国广告的特色:标语口号式的粗黑的大字常常在画面中占有醒目的位置。武宁南路长寿路口曾有一幅树了至少半年的大型(约10×5米)彩色广告,它描绘了新住宅区里的河流、两边的楼房、树木,但最醒目的却是横贯下方的五个大字:“自由也现代”,毫不掩饰地将1980年代以来最能打动中国人的两个价值目标,与“住在这里”画了等号。
几乎所有的房产广告中的粗体大字,都是在画这样的等号:“太阳都市花园:成就第一代的尊贵”,这是在买房与当富豪之间画等号;“自然、人与建筑相得益彰”,则是在买房与健康、自然之间画等号;“建德南郊别墅:国际生活承诺”,是说买房就等于过上了外国成功人士的生活;至于“一个精致女人的看房记”,就更有趣了,说买房就等于当上了一个精致的女人!
这些点题式的文字不只属于广告,它们有相当一部分直接成了新楼盘的名字。有趣的是,从1990年代初的“富豪园”、“总统公寓”和“太子广场”,到1990年代中期的“罗马花园”、“维也纳”和“美丽苑”,再到2000年前后的“康桥”、“英伦小镇”和“祥和花园”,乃至2005年以来的“怡园”、“水云间”和“大唐人家”:单从这些新楼盘的名称的变化,你也能看出广告图像的着力点,是如何随着社会时尚的变化,而随时转移方向。
·纽约印象 08/03/12
·上港集团底价摘北外滩地块 08/03/12
·恒隆地产 楼市复苏提升远期业绩 08/03/12
·上海30年城市现代化变革之路 08/03/12
·08年家居“洗牌”将加剧 08/03/12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