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资地产商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政府采取的旨在抑制市场投机行为的措施已经开始产生效力,而地产商的融资渠道也日渐萎缩。如果市场状况无法及时出现改善,则中资地产商的流动性将逐渐用尽-这与12个月之前形成鲜明对比,当时似乎所有地产商的融资需求都很容易得到满足。这将导致一些地产商很难保持增长动力,并可能对其他企业造成致命冲击。尽管由于中国城市化步伐加快以及居民购买力增强,我们对房地产业的长期展望仍保持正面,但一些规模较小、资金紧张的地产商可能在中短期内已被淘汰出局。但随着整合进一步加剧,财务状况较好的地产商则面临着大量的机会去获取境况不佳的地产商的土地储备。
标准普尔评级服务认为,这种艰难的营运环境将对企业信用状况产生两极分化的影响。我们认为所有获评级地产商今年的短期评级影响因素将围绕市场波动性与各自的流动性。
与大多数国内未获评级的竞争对手相比,获公开评级的13家中资地产商(包括评级为“B+”的公司)在应对挑战方面将略胜一筹。获评级中资地产商全部在香港上市,而且其中大部分企业的融资渠道更为畅通,在其总部所在地区的发展基础较为牢固。由于相当一部分获评级地产商在过去2年中刚刚完成上市,因此与未获评级的竞争对手相比,资产负债状况更为强劲,而且现金保持在合理水平。我们认为获评级企业将对规模较小及实力较弱的竞争对手进行整合,但它们之间进行并购的可能性并不大,除非出现某些获评级企业流动性枯竭情况。
我们认为,最终决定获评级地产商信用资质差异的因素将是财务管理实力及管理层的自律能力。如果在挑战日益严峻的市场中,它们能够专注于提高核心竞争力,而不是盲目激进扩张,则这些获评级地产商的短期资金应当足以保证其坚持到市场氛围改善之时。大部分获评级地产商的土地储备足以支持未来3至5年的开发建设。
表一为根据相对竞争力所作出的所有获评级中资地产商的排名,排名顺序为竞争力最强至最弱。竞争力的衡量依据为评级与展望。拥有相同评级与展望企业的排名是根据其业务和财务风险状况所评估的信用质量作出的。
表一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