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信号
从银监会披露的数据来看,即便扣除农行不良贷款急速增加的因素,中国银行业目前的不良贷款结构也值得关注。因为在不良贷款总量微增的情况下,三类不良贷款的结构出现了比较重大的调整。
在2007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体增加135亿元的情况下,次级类贷款和可疑类贷款的绝对数额分别下降了491.3亿元和565.5亿元,但损失类贷款直接增加1191.8亿元。即使农行新增的800亿元贷款全部为损失类,扣除这一因素,损失类贷款也增加了300亿元。而2005年和2006年这一数据都是下降的。这一不良贷款迁徙的动向,是否意味着商业银行受当前宏观环境影响,贷款结构已经出现了恶化的倾向?
2006年1月1日,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正式生效。其中,银监会明确提出了以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风险变化程度,并明确风险迁徙类指标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和不良贷款迁徙率。
一位大型商业银行研究人员认为,判断不良贷款是否对商业银行的运营产生不良影响,应该考虑两个因素:其一是不良贷款总量,其二是新增贷款的不良率。
“目前来看,不良贷款余额增加不是很多,比率上也没有特别大的变化,还是比较正常的。”但他同时也注意到了不良贷款中损失类不良贷款的增速依然过快,“带动不良贷款的结构呈现金字塔状,这一趋势值得关注”。
“此外,还要考虑到中国银行业的现状。由于不够市场化,商业银行不能及时核销不良贷款,很多商业银行是在年初完成不良资产核销的。因此,需要尤其关注核销完成后不良贷款的结构变化。”该人士认为。
一位国际评级公司的分析师称:“剔除去年四季度的因素,不良贷款余额是微降的,但这是因为近年来有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来支撑,不能说明太多问题。除了不良贷款,我们评级时还会考虑关注类贷款的比例,以及银行不良贷款分类时可能低估的程度。我们关心的是经济放缓或出现拐点时,银行可能出现多少不良贷款,及对不良贷款的消化能力。”
紧缩影响
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2008年商业银行的新增贷款规模被严格监控,不得超过上年;即新增贷款总量在3.6万亿元左右,全年贷款增幅当在13%-14%之间。监管部门对银行贷款规模按季进行监控。据悉,2008年贷款发放的上下半年为六四开,并且要求逐季递减。一个可供参照的各季信贷投放比例大致为35%、30%、25%、10%,如果商业银行在季度计划外超额放贷,将面临多重且严厉的处罚措施。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信贷增长强烈反弹,新增人民币贷款8036亿元,同比多增2373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且超过全年总量调控计划的20%。交通银行研究部的研究报告认为,信贷增长强烈反弹,“一是因为各银行在2007年末大幅压缩信贷投放,将大量本可以在上年末发放的贷款推迟到2008年初;二是各银行分行习惯在年初抢先进行信贷投放”。
业内人士称,1月的资金较为宽松,企业资金紧张状况有所缓解,但这种骤紧骤松的信贷形式不利于企业的正常运营。如果骤紧压力过大,企业的融资环境将趋于严峻。
另一方面,去年信贷规模增加很快,银行的贷后检查和审贷后评价工作难以落实到位。监管当局的一位权威人士介绍,根据对几家大型银行的调查,目前许多银行在信贷审批方面的工作量非常大,有的银行总行在一年中召开审贷会近200次。审贷频率如此之高,信贷业务数量增长如此之快,银行相应的贷后管理和审计力量难以同步增加,银行也就难以有效地做好贷后管理和信贷评审的后评价。
“另外,当前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部分未查实的进入股市的信贷资金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一旦股市逆转,非法挪用信贷资金炒股产生损失的客户,其违约率必然上升,最终风险将转嫁到银行。”他说。
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日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也认为:“当前,中国银行业最大的风险是信用风险。”在从紧的货币政策环境下,银行以往快速发展过程中累积的信贷风险将加快暴露,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也使“两高一剩”行业的不良信贷逐步显现,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也会导致贷款违约风险上升;再加上一些国际国内经济、非经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信用风险的压力加大。因此,银行业重中之重的工作是防控信贷风险。
·沪银监局:将严防不良房贷反弹 08/02/18
·观点评述:都去怪银行吧 08/02/18
·福州694户别墅非法搭建被曝光 08/02/18
·取消转按揭 套牢炒房者 08/02/18
·央行明确第二套房认定细则 08/02/18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