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内中国不能实施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不能允许资本项下资金自由进出、不能搞金融自由化和资本市场完全开放和自由化。
中国货币政策的挑战和出路
——兼谈人民币快速、单边升值的利弊得失
尽管央行已经动用几乎所有货币政策手段以缓解流动性过剩压力,实际上却收效甚微
总结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开放的历史经验,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的基本特征,笔者认为:短期内中国不能实施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不能允许资本项下资金自由进出、不能搞金融自由化和资本市场完全开放和自由化。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严格管理资本账户,阻止国际投机热钱大规模进入中国。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启动“汇率机制改革”。客观地来说,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内容,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但是,过去两年半货币政策的经验和教训,需要我们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新出现的重要货币理论问题,迫切需要我们以新的思维方式去寻找答案;深刻总结过去两年半货币政策的经验和教训,更是确立未来中国货币政策方针的基本要求。本文只是笔者一家之言,希望以此抛砖引玉,引起更多有识之士就此话题展开更深入的讨论,以促进中国金融改革平稳、有序、深入地进行。
1、汇改以来货币政策的基本状况
自2005年7月21日汇率机制改革以来,有关部门在这一改革探索方面做出了努力,然而面对现实、回顾历程,以阶段性实践结果检验政策设计的目标,我们发现汇改尚未有效解决既有的问题,又出现了新的挑战:货币政策操作频率破了历史纪录,但与预定目标还有差距,而且货币政策递减效应日益凸显。
(1)共调高存款准备金率14次(其中2008年1次,2007年10次,2006年3次),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近20多年来的历史最高水平——15%,不排除还将继续上调的可能。
(2)共提高基准利率8次(其中2007年6次,2006年2次),基准贷款利率达到7.47%,亦不排除继续上调的可能。
(3)共发行央行票据约7万亿元(目前余额约为4万亿元)。商业银行处境实际已相当困难:既要被迫购买低收益的央行票据,又要将更高比例的现金存入中央银行。
(4)直接采取所谓“窗口指导”行动(主要是控制信贷规模),实际上是采取直接行政措施以控制信贷增长。
·国土总管家08宣言 08/02/14
·“数字北京”设计师:从当代艺术里找建筑出路 08/02/14
·沪银监局:将严防不良房贷反弹 08/02/14
·全球11位大投资家超级预测 08/02/14
·世界巨富理财经 08/02/14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