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破了历史纪录的货币政策操作频率,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相反,货币局势愈来愈不稳定,货币政策措施出现递减效应。主要表现如下:
(1)消费价格指数快速攀升,生产价格指数亦开始迅速攀升,通胀预期趋于上升。
(2)资产价格泡沫问题已经显现:如很快破灭或者继续吹大,都将不同程度地威胁金融体系之稳定。
(3)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胀共生是需要高度警觉的局面。二战以来世界经济之历史,只有1986~1990年的日本经济与我们类似。
(4)国际收支双顺差继续扩大,热钱流入的规模和速度不断上升。
(5)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减反增,预期升值幅度从每年5%提升到每年10%多。
(6)信贷资金两极分化现象进一步加剧:信贷资金主要流向大型国有垄断企业、房地产或资源类企业,中小型民营企业和制造类企业资金非常困难。
要解释造成上述设计目标与现实结果反差的原因,首先要理清中国货币政策的五大基本认识问题。
2、围绕中国货币政策激烈争论的五大问题
第一大问题:人民币究竟应不应该升值?
人民币究竟应不应该升值?升值多少?升值或不升值的经济后果究竟是什么?从理论逻辑和历史事实两方面透彻回答此类问题,乃是确立中国货币政策方针的基本前提。然而,数年来,众多支持人民币升值的所谓理论或学说皆经不起理论逻辑的证明和事实的检验。
早在2005年,就有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十大“理论”。它们包括:人民币升值能够改善中国的贸易条件;人民币升值有助于遏制中国通货膨胀势头;人民币升值能够减少美国的贸易赤字;人民币汇率浮动让中国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人民币盯住美元让中国丧失了货币政策独立性;人民币汇率浮动可以提高中国经济的灵活性;汇率不过是一个价格,与任何商品价格并无不同,理应让市场供求力量决定汇率水平;存在均衡汇率,用购买力平价可以计算人民币均衡汇率,可以据此判断人民币汇率已经低估;汇率浮动、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完全开放,金融或资本市场完全开放是最佳政策,是历史趋势;中国坚持固定汇率,损害了周边国家经济和世界经济,增加了全球经济的风险;汇率问题是一个纯经济问题,与国际经济制度和国家战略无关,美国和他国迫使人民币汇率升值,不一定是坏事。
尽管最近数年的情况发展再一次驳斥了上述谬论,然而新的汇率理论又层出不穷。最新的几大“理论”包括:快速大幅度升值是遏制通胀的首要策略,当年德国曾经主动利用马克升值来遏制通胀;1985年9月23日的“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单边升值,对日本好处多多,因此中国就应该主动让人民币快速大幅度升值;快速升值可以遏制投机热钱冲击国内资产市场;快速升值可以缓解国际油价上涨对国内经济的压力等。
·国土总管家08宣言 08/02/14
·“数字北京”设计师:从当代艺术里找建筑出路 08/02/14
·沪银监局:将严防不良房贷反弹 08/02/14
·全球11位大投资家超级预测 08/02/14
·世界巨富理财经 08/02/14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