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减法形成准确的公司战略
最近联想的柳传志多次讲到,中国民营企业最缺少的是战略思维和战略决策。我想这是真正的经验之谈和联想取胜的看家法宝。这10年来,商场硝烟弥漫,英雄辈出,传奇故事层出不穷,不仅使老外大跌眼镜,就是国内的企业家,也常常生出“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喟叹。然而,日换星移,能经得住时间考验,吹去浮沙始见金的不过尔尔。总起来看,之所以会有许多人折戟沉沙,主要原因是公司战略的失败,如盲目多元化,迷信资本经营,幻想依靠权力寻租,或者急欲冲500强、拼凑大船、迎风出海。这些企业注重经营机会,而不经营产业,捕捉热点而不管理企业,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战略,有小机巧而无大谋略。反观万科,任凭风浪起,我自有章法,10多年前就上市,有A股、B股,但不宣称是“资本经营”,明明早就将业务集中在房地产,却还嫌不专,索性将产品都简化到中产阶级的普通住宅。今后他们还要将产品更加标准化,甚至主要部品部件都在总部设计好,通过住宅工业化带动进一步的大规模生产。市场热点不断变换,万科近10年来却始终只讲两个字:“减法”。这就是战略,高度专业化,创造核心竞争力,推动大规模生产,全面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正是这种清晰的公司战略,使万科终于在做“减法”的同时却完成了公司稳步增长的乘法。一个人要有成就,坚定、坚强、毅力是第一位的,但这种伟大的忍耐的力量源泉就是伟大的理想,而伟大的理想就是他的人生战略。所谓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方可蓄积“坚忍不拔之力”。办公司、做企业同样如此,如果不对自己“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做多少?和谁做?何时做?”等一系列问题做出明确的判断,形成准确的公司战略,就难免脚跟不稳,缺少定力,薄积乱发。公司的胜败在战略,战略的成败在治理结构和管理团队。
“万科牌汽车”是一架自动车
万科的治理结构是有优势的。由于最早一批股份化改制和上市,加之股权相当分散,使股东、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责和权利界定得比较清楚。更重要的是,万科创业者很早就完成了转化为职业经理人的定位,从而避免了许多民营企业创始合伙人之间的冲突和震荡,使管理团队得以长期稳定,并且养成了系统的经理人文化,理性的创业者和优秀的职业经理团队使万科在管理上能够集中精力,做细做透,不仅积聚本地(深圳)优势,而且建成了跨地区管理的高效体系。创业者转型,即由“革命者”转变为“管理者”是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一道坎,多数创始人迷信自己的“伟大”,沉溺于自己过往的“奇迹”,在遇到困难时总想法无定法,靠一两件事或某一项目创造转机,化腐朽为神奇。这些人80%的时间关注机会和突破,不到20%的时间抓管理。万科的进步恰恰表现为80%是管理性决策,20%是投资性决策。好公司管理多、投资慢,坏公司投资快、无管理。今天,如果走进万科,你会发现无论投资者关系(透明度、诚信)、投资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管理,甚至公关管理都非常清楚细致,井井有条。王石对万科的贡献,只在于他从不把精力放在门面和项目的炒作上,而是认认真真,数十年如一日,不厌其细地建造了终于可以自动行驶的“万科牌汽车”。管理在于细节(魔鬼在细节之中)、在于耐心、在于持久,这一点,万科人做到了,所以万科创造了我们不可比拟的成功。
·中国地产商试水海外市场 08/01/29
·善意愿望还是误导民众 楼市“拐点论”再掀波澜 08/01/29
·万通:土储为本 战略制胜 08/01/29
·土地流拍悬疑 08/01/29
·土地转让:没有硝烟的战争 08/01/29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