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模式业内领先其独特的价值观开发模式战略思维与治理结构值得关注
年末岁初,举国上下近3万家房地产公司在这一疆场纵横驰骋,一争高下。然而万军之中,一眼望去,败多胜少,军阵不整。近10年来,老牌房地产公司多数已垂垂老矣,步履蹒跚。近5年前,整个行业每年增长30%以上,但房地产类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的平均值却一路下滑。这中间唯一只有万科例外,不仅保持长期稳定增长,2002年更是爆出新闻:公司业务增长近80%,单一公司产量已交付117万平方米位居世界前茅,营业额以50亿人民币在中国夺冠。
赚钱的决定性因素是核心价值观
万科之所以先进,首先是有一套非常正确的价值观。大家知道,万科很早就解决了产权问题,也很早股份化,又很早上市,它的创业者和管理团队始终以职业经理的道德操守严格要求自己,敬业爱岗,全心全意回报股东。所以,万科形成了一整套与职业经理人相关的价值观和公司文化(白领文化)。万科的管理,点点滴滴中都透露出由此而带来的专业、专注和细致、严谨。这种价值观和文化,甚至成为万科产品的特色包装和特有的品牌价值。万科的“企业视角、人文关怀”特别好地表达了经理人文化的内涵,同时也恰到好处地观照了白领的文化趣味,使一批白领对万科情有独钟、趋之若鹜。显然,赚钱的决定性因素往往并不是钱本身,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才是根本,这一点,国外有关百年老店的实证研究充分证明了这一真理,一间公司由优秀变成伟大,其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就是正确的价值观。所以,我们今天看到一个优秀和走向伟大的万科,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深植于万科经理人当中的企业文化和价值伦理才是最重要的获胜基因。
万科的成功是美国模式的成功
当我们探寻万科成功的奥秘时,我才恍然大悟,我们多年以来深信不疑的开发模式并不是房地产公司唯一的,更不是最好的商业模式。因为,大陆之有房地产,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事,而最先形成房地产市场的又是深圳。香港房地产通过对大陆的直接投资不仅促进了大陆的城市建设,同时也将其开发模式引入大陆,大陆房地产受香港影响至深,现在几乎所有的房地产公司的商业模式都可以看成是“香港模式”,即储备土地、挖坑卖房、炒卖楼花;与此同时,公司房地产业务多元化(涵盖基建、住宅、写字楼、酒店、商场等几乎一切产品)。应当说这种模式对干单一项目,或者只有一个项目的项目公司来说,往往容易成功,但对多项目或综合房地产公司就很难说了。大陆老牌房地产公司几乎都采用香港模式,至今大多泥足深陷。从另一方面看,大量香港公司特别是所谓五大家(长江、和黄、新鸿基、恒基、新世界)这10年以香港模式和香港经验在内地大展拳脚,结果也是败多胜少,苦不堪言。这表明,香港模式在大陆并非所向披靡的制胜法宝。
反观美国这一大陆经济体,土地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被开发出来,与香港这种城市经济体比起来,几乎可以说,在美国,土地是无限供应,只要修路、架轨(轻轨)、挖洞(地铁)就会有大片大片的土地被开发出来吸引大批人群去工作和居住。另一方面,房地产公司又充分竞争,谈不上什么垄断,因此地价、楼价都由供求关系决定,公司也无暴利可言。由于充分竞争和高度发达的不动产金融,房地产公司不得不采用高度专业化和长期收益为主的商业模式,在细分市场上取胜,靠长期经营获利。中国地域辽阔,未来房地产领域的竞争条件和市场化走向更像美国,而不是香港。因此,未雨绸缪,改弦易张,尽早将注意力转到美国模式,即走一条极度专业化的道路,是在中国的制胜之道。万科的成功其实就是美国模式的成功。万科目前将专业化不仅理解为将主业集中到房地产,更在实践中将所有产品简化为城乡结合部面向新兴白领的成片居住社区。如今万科生产房子就像沃尔玛开店一样,已经形成大规模复制的能力。美国的可口可乐公司单靠卖可乐可已成为世界第一,今日中国的万科单靠卖一种小白领的住宅也成为产量世界领先的公司。
·中国地产商试水海外市场 08/01/29
·善意愿望还是误导民众 楼市“拐点论”再掀波澜 08/01/29
·万通:土储为本 战略制胜 08/01/29
·土地流拍悬疑 08/01/29
·土地转让:没有硝烟的战争 08/01/29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