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信息满天飞
警惕楼价“假摔”
别慌!一两套“特平”单位并不代表大市已经“跳水”
有没有想到珠江新城现在还有13000元/m2的单位?它出现了;有没有想到金沙洲会出现4880元/m2的楼盘?它出现了;有没有想到北天河板块会出现8800元/m2(包装修)的价格?它也出现了。虽然这些低价的单位往往仅有几套存在,但它毕竟是出现了。
“这套房在去年国庆时我买的价格还是10000元/m2,现在手机上却收到该楼盘的促销短信,说只需7000多元/m2,这样算下来我这套房亏了20多万元啊,可是首期已经付了40多万元了,我媳妇都快把我埋怨死了。”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张先生自从收到促销短信后,就一直像祥林嫂一样向周围的人诉说着他的不忿。
低价单位看得见买不到
可是,有低价的单位推出却不等于你能买到。经过记者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低价信息”都只不过是“烟幕弹”而已,只要到现场咨询销售人员,你就会发现那种把你吸引来的便宜单位早就“卖掉了”,剩下的单位无一例外都比“非常便宜的单位”每平方米至少贵2000~3000多元。又或者,那种“便宜的单位”只是极少数低楼层朝向差的毛坯单位,好一点的单位价格依然不菲。
低价招数疑似“狼来了”
最近这种纷纷抛头露面的低价手段,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买家的感情和发展商自身的声誉。一方面,开出来的低价会让很多尚未入市的市民以为楼价开始下跌,之后还会继续下跌,反而按兵不动;另一方面,在之前买了楼的市民,则会认为自己被开发商“忽悠”了,经济蒙受了损失,感情被严重伤害了。
对于开发商来说,拿出一两套低价单位来吸引客户的手法,虽然短期内的确可能吸引到大量客户到场,却有可能令自己的声誉受损。从长远来看,“低价迷雾”也很容易“玩出火”,可能让楼市逐渐陷入一种混乱:大家都不知道到底哪个价格是真的,哪个价格是假的,从而导致“狼来了”的结果,就算真的有高性价比的单位推出,广大市民可能已经拒绝再次光顾了。
我们期待,在楼市观望气氛依然浓厚的情况下,发展商用以打动客户的手段,应该是货真价实的质量和更真诚的态度。
“低价”诱惑
时代·糖果:
4880元/m2起
时代·花生:
8800元/m2起(送1500元/m2装修)
恒大·御景半岛(论坛像册户型样板间新闻):
14套江景洋房每套优惠35万~194万元
金碧领秀国际(论坛像册户型样板间新闻):
楼王“一口价”7300元/m2
富力·盛悦居:
湖景楼王7.8折
美荔心筑:
12880元/m2起
中海晖华庭:
8套珍藏单位限时发售,16800元/m2起
南沙碧桂园(企业专区,旗下楼盘) (论坛像册户型样板间新闻):
豪华装修4980元/m2起
金地荔湖城(论坛像册户型样板间新闻):
“竖别墅”4999元/m2起
城启·天鹅湾(论坛像册户型样板间新闻)即将重新展翅
外形设计呈“S”形,像天鹅优美的翅膀,加上一线临江、超大户型的豪宅定位,革新路上的城启·天鹅湾很让人期待。
光大花园(论坛像册户型样板间新闻)“姊妹篇”启动
光大地产位于原广重厂地块的项目符合“90·70”要求,定位年轻时尚。预计今年五一产品可面市。
低价迷雾
调查实录
留意最近的报纸广告和手机短信就会发现,各种各样打着“低价”卖点的楼盘促销信息已经渗入了大多数广州人的生活,这和两三个月前发展商不到开售时绝不公布价格的做法,简直是两副面孔。低价信号充分说明了开发商内心的焦虑,如果不是销售情况不理想,一向心高气傲的开发商绝舍不得放下身段,低价叫卖的。
直到上周,时代·糖果打出“4880元/m2起”的震撼广告后,“楼价大跌”似乎成为全城热议的话题。时代·糖果掀起的低价潮很快引起了连锁反应,“好学”的开发商们从上周六起就纷纷效仿,比之前更加落力地继续鼓吹低价促销优惠,你打出“带全屋豪华装修4980元/m2起”,我也打“每套优惠高达35万~194万元”;你说有“4999元/m2的别墅”,我称有“38888元的置业大礼金和额外9.7折”……一时间,各种优惠信息铺天盖地而来,广大市民看得眼花缭乱。
如果说去年11月起万科的多个楼盘的开盘价格是“跳水”价的话,恐怕最近很多楼盘打出的低价,只能用“跳楼”、“跳飞机”来形容了。
原因资金吃紧割价套现
近期大量楼盘推出“一口价”、“特价开盘”等优惠,大有低价盘“围城”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三大因素导致的。
主因1:限价房影响显现
从宏观层面上讲,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一度失控的楼价上升之势已经被遏制;另一个原因,是限价房的上市销售给普通商品房带来一定的影响,分流了一部分购房者的需求,影响了购房者对楼价的判断,以至于一些楼盘的价格不得不纷纷向限价房“看齐”。
主因2:为年报增添筹码
有开发商向记者表示,追求业绩、回笼资金也是一些开发商低价销售的重要原因。特别是上市公司,今年2月~3月将是上市公司年报公布的日期,如果因为销售低迷影响了报表的业绩,则会令公司下个财年的金融市场表现受到影响。记者注意到,在目前降价销售的楼盘中,不少都是已上市或正在谋划上市的公司。这些公司不约而同低价入市,估计是与追求业绩有关。
主因3:为买地回笼资金
仔细研究最近低价销售的楼盘,可以发现有不少开发商在此前后均拿过地。最显著的例子是,在今年1月8日的土地拍卖中,恒大地产(企业专区,旗下楼盘)集团以41亿元拿下员村地块,在12日,该集团旗下三大楼盘就一起推出“一口价”单位,最高降幅达4000元/m2。在去年12月20日的土地拍卖中,方圆集团以1.1亿元拿下沿江中路一块地,而就在拿地前后,方圆集团旗下的云山诗意(论坛像册户型样板间新闻)、公园一号、荷塘月色(论坛像册户型样板间新闻)三大楼盘联手推出特价单位,最高降幅每平方米超过了千元。同样在去年最后一次的土地拍卖中,时代地产以7.6亿元竞得南沙区住宅用地,而最近时代地产旗下项目均以超低价入市,时代·糖果开出4880元/m2起的价格,而时代·花生新组团最低价8800元/m2,在此前该盘一度售1.5万元/m2以上。
有关人士分析认为,部分楼盘的低价策略与回笼资金有很大关系。如果不是特别需要资金,开发商一般是会尽量避免楼价高开低走的。
低价噱头非长久之计
我们留意到,各开发商纷纷“跳楼大甩卖”、“挥泪斩仓”的背后,却很可能只是一种价格“迷雾”。这些楼盘真正的价格,也许的确比去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有所下调,但整体下调的幅度绝对没有宣传时说的那么大。
比如近日记者收到天河某楼盘发出的“不到9000元/m2(包装修)”的短信,当记者仔细询问时,销售人员却表示那个价格的单位只有几套,其他单位的价格还要9500~11000元/m2。当然,这个价格已经比该盘去年国庆时便宜了近3000元/m2。由此我们判断,目前市场上的低价可能只是一种揽客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希望买家来到现场,买下比最低价贵2000~3000元/m2的其他大多数单位。
尽管低价策略在短期内的确会吸引不少客户来看盘,可一旦让市民有“以后还会继续下跌”的想法,这一招就有可能失效。当发展商发现这招也不管用的时候,他们很可能重新结成一种松散的联盟,重新拾起高楼价的策略,逐渐再把楼价往上抬升,造成新一轮“再不买就又要贵”的心理恐慌。
记者认为,目前的确大部分楼盘的价格已比先前有所降低,对于真正有购房需要的市民来说,现在出手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时机。在庞大的需求面前,价格再低也有个底线,低价策略并不会是今年楼市的主旋律。
记者观察
担忧“骨牌效应”玩出火
层出不穷的低价揽客手法,不管是对于其他开发商来说,还是对于买家来说,都会造成心理上的巨大影响。
发展商:失信于买家
某大型开发商一位高层告诉记者,虽然他们的楼盘价格一贯比较坚挺,近期也未“随大流”以低价手法揽客,但当他见到手机上屡屡出现的低价信息,还是不由得心惊肉跳。
“这样的低价信息很容易把大批客流吸引过去,即便绝大部分买家根本买不到所谓的特价单位,但还是有可能购买该楼盘的其他单位。这样一来,像我们这样不以低价作为卖点的楼盘,连客户都吸引不到了。”他对记者分析说,“在多家开发商纷纷打出‘跳楼价’后,有可能真的引发楼价下跌。因为多米诺骨牌一旦被推倒,后面的情况就很难控制了。”
如果仅是以几套低价产品作为噱头,还会令开发商的声誉受损。家住白云区的胡先生表示,上周末他收到附近某楼盘的促销信息,价格让他非常心动,结果去到才被告知特价单位已经卖完,其他单位的价格则依然高过他的心理预期。他气愤地对记者说:“没有这么便宜的单位就不要到处说啦,我再也不相信这个开发商的信息了。”
买家:我还要再等等
对于普通买家来说,频频出现的低楼价,反而会加重他们的观望情绪。家住天河区的王小姐告诉记者,本来她在去年9月份就看中了天河某楼盘,当时价格在13000多元/m2,她觉得太贵放弃了。最近,该盘推出了一些特惠单位,价格仅11000多元/m2,此时,她倒并不急着入市了,“那个楼盘附近还有些盘好像降得更厉害,我还是再等等,等到1万元/m2的时候再考虑。”
不过,对于首次置业的市民来说,不少人依然把希望放在申请限价房上,“今年还有那么多限价房项目推出,申请不到再考虑买其他商品房吧”。这是他们不急于入市的另一个原因。
从调查结果看,九成以上的网友都和打折信息有过“亲密”接触。对这些打折优惠的看法,近六成的网友表示:这只是个别特别差的单位的价格,均价其实并不低,开发商此举只为吸引眼球,招徕客户。但也有近两成的人表示了不同看法:开发商是实实在在地降价了。这也反映了市场现实:大部分楼盘都只是低价招徕,但也不乏真刀真枪让利给买家的开发商。
至于这些特惠单位对市场成交的作用,近七成人认为对市场成交没有促进作用,大部分看得上眼的房子还是很贵。因为楼市特价单位有“忽悠”买家之嫌,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的人表示不会出手,不过,也有近四成的人表示有入市打算,但还要观望一段时间。
看来,价格不是真正实在,老百姓是不会买账的。这也验证了一句老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看清楼价迷雾
优惠竟达194万元真还是假?
打折降价此起彼伏买或不买?
低价迷雾调查实录
新春将至,楼市低迷气氛依旧,各大楼盘都纷纷启动诸如“新春优惠”、“新春大礼包”等各种名目繁多的新一轮优惠大行动。不少楼盘仍沿用之前的打折、送管理费或推出保留单位等优惠方式,楼市价格迷雾越来越浓厚。据记者最新了解,某大集团举行“新年有礼”活动最为劲爆,其旗下某盘在售7栋洋房,每栋优惠2套,每套优惠额达35万~194万元。该盘降价最高幅度竟达194万元,洋房能优惠至此,真是令人瞠目结舌。
什么是真,什么是假,现在身处楼市犹如雾里看花。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里,没有买房的准买家,让我们借你一双慧眼,把这纷纷扰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高位接盘者
面对降价心情沮丧
在楼市牛气冲天的时候,无论是一手房还是二手房,成交价格的刷新甚至不是以月为单位,常常是每周被向上刷新一次,于是,买房有了千百条理由。但当楼市向下调整的时候,随着价格的重心不断下移,处在高位期间买了楼的人心情立马变得沮丧起来。
在去年十一之前楼市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大概没有人会相信有今天的调整走势。但是,实际上,任何市场都是有起有伏的,股市不例外,楼市当然也不例外。
理性者都认为,高位不接盘,不仅是股市里的真理,楼市也一样适用。问题是,并非任何人都能如此的理性,也没有任何人能在楼价“跳水”前的那一刻就预先知晓。
支招
坚信前途光明不妨乐观持有
记者以为,真的是在高位买了楼的人,总是心存沮丧是于事无补的,干脆不妨保持一种“坚决持有”的乐观心态,就如在股市的套牢者一般。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因为,尽管目前楼市降价的信息时有透过报纸、手机信息等渠道传送,但在一片普降声之余,也有“恒大以13053元/m2的楼面地价拿下绢麻厂地块”的消息为市场广为关注。毕竟,该地块的成交价对未来楼市的走向有着积极的指标性意义。
退一步讲,对于自住型买家而言,即使是高位接盘其实也无妨,毕竟,这楼是拿来住的,而不是为了变现需要。这样一来,即使是你的楼增值了100万元,若不变现也是纸上富贵而已,同样,就算你的楼跌了100万元,若你作为自住,也没有什么实际的损失,明显感到受伤的其实是心理。1997年,香港遭遇到了罕有的国际金融风暴,大量以按揭方式买了楼的香港人忽地身家变成了负资产。但这当中,只要其没有投机行为,只是用于自住的话,坚守到了今天,其身家也就又回来了。因此,在此奉劝那些在高位买了楼的买家:不妨乐观地持有吧。
市场情况:
特价满天飞买家心烦忧
目前,如果是新开楼盘,大部分开发商采取的都是购房可享受一个统一折扣,不同付款方式还有不同的额外折扣,有的还有诸如员工折扣,庆祝各种节日如奥运会将至、庆贺新年等为名义的折扣。
而在售楼盘则是延续之前“送一成首付,再送10年利息增值额”,或是“额外9.7折”、“特选单位9.5折”或是“送全屋家电”这样的楼盘促销方式,还有的是打出送几十年管理费的名号。据了解,现时市场又流行起了“一口价单位”,始作俑者是海珠区某盘举行“现楼购房节”,一口价复式大单位优惠达128888元。现在很多楼盘推出的“一口价”特惠单位,优惠幅度甚至高达30万元。除了推出“一口价”单位或“特惠”单位外,很多楼盘还有不少“隐性”折扣与优惠。
案例
刚买楼就降价烦心
李先生在今年的元旦期间以接近一万元的单价在荔湾区买了一套小三房单位。早在缴交诚意金的前两周,李先生就已经不断向周边的同事打听:到底这楼价还会不会升啊?得到了“预计未来几年广州楼价还会往上走”的判断之后,李先生终于下订了。
当了新业主之后,欢喜劲还没过去,楼市开始兴起打折风,李先生担心买亏了,开始整天追问:“这楼价到底还会不会降啊?”
楼价最高出了手郁闷
相对于李先生的疑问,买家张先生的遭遇更可用郁闷来形容了。去年临近十一,张先生发现广州的楼价一路高歌猛进,感到再不买楼就恐怕以后再也就买不起了。终于咬紧牙关,以1.1万元/m2的单价买下了位于东圃一小区的一套110平方米的三房单位。当时还庆幸自己的置业行动相当明智。谁料想,十一之后,广州的楼市风向忽然就转变了,先是自己所在的小区楼盘销售速度明显减慢,接着,就发现手机不断接受到该盘的促销信息,最近,更发现其一口价单位的单价竟然已经不足8000元/m2了。
虽然,张先生也为此亲临过楼盘现场打探两者之间的区别,发现单价不足8000元/m2的单位无论是朝向还是景观都比自己此前买的要逊色许多。但问题是,这种差异是否值得以多支付3000多元/m2的价差去换取呢?对此,张先生感到懊恼不已,认为自己当了一个高位接盘的傻瓜。
准买家
遇到合适的不妨理性出手
其实,这股“打折降价风”自“9·27”新政后就开始了,一直延续至今。即使两星期前恒大拍出总价41亿元、楼面地价13053元/m2的天价,但不少业内人士却认为对整体楼市影响不大。而事实也是如此,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似乎很难见价格回升的势头,市场越来越向理性回归。
通过对市场的了解,我们发现,很多折扣、优惠都不过是噱头,以吸引买家的眼球和关注度。有些根本就子虚乌有,有些则是那些楼层不好、朝向差、靠马路的单位,大部分单位均价都不算低。这种价位的房子,往往给人的感觉是不算特别贵或者贵得不离谱,但也确实不便宜。买家想买的心是有的,但真的要出手却要狠下一番决心。这些楼盘价格其实就在准买家们可承受的心理价位徘徊,有些人不禁有些动摇,“我是不是要出手了?”但在买涨不买跌心理的作用下,很多人仍在持币待购。现在到底是不是入市的好时机呢?
对此,我们的建议是,如果价格合理、楼盘各方面都还不错,自己又有刚性需求,那么看准了不妨可以考虑出手。在去年12月本报曾对广大市民提出置业建议:对这次楼价下跌的心理预期也不应太高,如果近期楼价能回落到去年七、八月份的价格水平的话,对于有实际购房需要的人来说,应该是入市的好机会。但如果一定坚持要等楼价回落到去年年初,甚至是2006年的价格时才出手,恐怕是不太现实的想法。
而且,去年年底很多大集团为了冲业绩,推盘时“低价”上市,买家很踊跃,销售满堂彩。但到了2008年,没有销售任务的压力,又占据市场主力、拥有市场话语权的大集团,如果要再次推盘恐怕会在定价上采取走高走高再走高的策略。到时,被大集团托起的市场会是怎样一番情形,则是很难预料的了。所以,在新春“淡季”出手,可视作是精明之举。
支招
买房一定到现场货比三家多砍价
如果知道楼盘有优惠,又有购房需求,准买家肯定是不免心动一番的。很多准买家在收到折扣信息后,往往会采取的行动是打楼盘现场电话。但打电话的结果往往令人很失望,要么就是SALES报价和楼盘优惠差很远,要么就是优惠单位早就卖光了。记者在此提醒,如果买家有意购房,一定要到现场。如果人不到场,无法了解楼盘的真实情况,有时候广告说得天花乱坠,但与现实情况往往有一定的距离。到了现场,一方面可以了解楼盘本身及周边环境的情况。而且,现在有很多楼盘都有“隐性”折扣,人不到场,是无法知道房子的真实价格的。有很多楼盘都表示,每套房子价格都是不一样的,你看中了哪一套,我才能告诉你那套的价格。
其次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货比三家”。现在的市场环境和2006~2007年的大部分时候不同,所谓“日光盘”的现象已很少出现,这个时候,买家也不用特别担心那种“心水”单位被抢走而急于出手结果买到了不喜欢的单位而懊恼的情况出现。所以,买家自己要多做功课,花多点时间多挑选、多比较,比总价、比户型、比朝向、比地段。全方位比较后,再做出自己的选择。
此外,砍价功夫一定要到位,不“杀价到肉”绝不罢休。因为现在楼盘大多有一些隐性优惠,如果买家追问,SALES才会说出,如果买家好忽悠,开发商才不会告知。其实,这也很好解释,开发商以利为重,反正买家又不问,我干吗要主动说出这些优惠呢,多赚点不好么?所以,在砍价过程中,买家们多追问几次,便可多拿到一些折扣,比如说员工价9.8折、贺新年再打9.8折,假设一套100万元的房子,多问两句,就可以多节省将近4万元。
·戴德梁行:08年上半年内房价会止跌 08/01/27
·2008:中国地产的情绪 08/01/27
·07年12月广州商品房成交均价骤降22% 08/01/27
·何世红:房价下降 拐点未现 08/01/27
·专访李睿:降价是一种迎合的姿态 08/01/27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