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色•戒”成为这个秋天最为流行的词汇,有意思的是大多数人全然将“戒”放在一边,饶有兴趣地谈论李安对情色的突破与梁朝伟和汤唯纠缠在一起的裸体。女人们大多飞扬着眼神谈论梁朝伟的赤身的细节,男人们则大多用暧昧的眼神欣赏着被李安相中的汤唯的身体。
社会仿佛与李安一样突破了“戒”的尺度,进行着一场情欲的视觉狂欢。其实,在大多数时候,社会群体的欲望很难在一个公开的平台上得以表达,而今天,李安因为《色•戒》而为整个华人社会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平台。在另一重意义上来说,李安的目的达到了——“色”与“戒”的平衡被放大到一个完整的华人社会当中——李安或许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大众意义上的关于欲望、情感与理智的讨论空间。
剥去视觉的幻想,除去情欲的命题,今天中国社会所表现出来的“欲望”其实比梁朝伟与汤唯的裸体更为直白。
二
2007年8月19日,已是深夜两点。《中国经营报》首席房地产记者谢红玲与恒隆地产主席陈启宗关于中国房地产商人的讨论已经比较深入了。
谢红玲2000年进入房地产新闻界,是与中国房地产行业这一轮发展共同成长起来的优秀媒体人。也许是频繁地接触中国地产行业精英阶层的缘故,谢红玲对中国地产商的认识显然与大多数人对房地产商的态度不同。在她的眼中,那些成长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发迹于2000年之后的中国地产商人无疑是当前中国社会当中最善于学习与最为勤奋的一群。对于当前的中国社会而言,这一代地产商人的意义,是他们转型年代里对机遇的把握以及对财富的追求。
然而陈启宗的认识有所不同,他坚持认为当前的中国地产商人并不能理解房地产的核心以及实质。其批评中国地产商人的眼界与目光,认为在一轮行情暴涨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地产商人的勤奋与努力并不能掩盖他们自身内涵的缺失。在他的眼里,整天趴在图纸上的地产商人肯定不可能将更多的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空间。
其实,大多数时候人们可以局限在自身的空间内,一如易先生与王佳芝的感情是完全建立在情欲的基础上的时候,我们很容易理解一个时代里的中国地产商人为何如此勤奋。诚然,我并不是说中国的地产商人充满了欲望,但是中国地产商人的勤奋肯定与欲望有关。然而是欲望限制了他们本身的视野与成就。缺少博大,也许是这一代中国地产商人最为致命的缺陷。
三
8月24日,恒隆地产陈启宗先生发来邮件,其中写道:“回港后看到《第一财经日报》有关博鳌房地产论坛的报导。与会者的一些发言实在不可思议。我不像很多人那样对内地房地产业看得那么乐观。可能因为内地的所谓专家、评论员、开发商都没有经历够多的市场大循环,才会有‘万亿市值房地产商’之类的想法。”
陈启宗认为:“不足够照顾老百姓的利益,就是不照顾国家整体利益,只会招致败落。任何一个行业,特别是与广大民众息息相关的住宅房地产,更是如此。一不小心,开发商会成为社会(不只是政府政策下)的牺牲品。”
其实,无论是媒体还是陈启宗先生对北师大金融中心主任钟伟教授在2007博鳌房地产论坛上提出的“万亿市值”企业的说法,似乎都有所误解。钟伟教授的原意可能是:在当前的土地招拍挂制度下,依靠高价的土地进行储备的中国地产企业,出现“万亿市值”的企业并非没有可能。
钟伟教授提出的核心问题是,在现有的土地招拍挂制度下的“地股互动”是造成当前房地产企业高价囤积土地的重要原因。也即房地产企业到股市融资,融资后用来获取高价的土地,高价的土地价值进一步反映在股票市场当中,推动房地产企业股票升值,推高企业市盈率。企业进一步在高市盈率的情况下进行增发融资,继续在土地市场上获取更高价格的土地。
这些操作手法并非中国房地产企业首创,在70年代的香港,“地股互动”就是新鸿基这样的房地产企业迅速成长的原因。
然而,在香港房地产企业当中,其最终走出了“地股互动”的怪圈。用陈启宗的说法是:第一,金融市场与房地产市场在逐步的规范;第二,“地股互动”很大基础上是看你在投机还是在做企业。
然而我们发现,即便是一直强调做企业的万科如今在“地股互动”的过程中,充当的是急先锋的角色。
三年之前,王石在2004年的博鳌房地产论坛上批评孙宏斌的声音犹在耳际,作为业内受尊敬的领导企业,今天的万科似乎也在资本平台上展开了欲望……
钟伟并未假设一个经济周期的到来,事实上大多数经济学家无法判断一个经济周期的到来,但并非说明经济周期不会到来。一个让我们担心的事情是,“地股互动”在经济周期中往往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经济景气时如此,经济不景气时亦是如此。
“地王”为上市企业所带来的效益明显要比顺驰当年扩张要大得多,高价的土地推动上市企业股价上涨和市盈率高涨。股价与市盈率触动企业运用增发、配股等方式进行融资。
今天的中国地产真正成为资本角力的平台资本与土地的关联将资本无限放大,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个惊人的“地王”神话
有分析人士认为亿城最初的方案没有获批的原因主要是建国门项目涉及到拆迁,存在一定风险,在证监会内部有一定争议。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