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武汉市2007年商品房需求量在1300万平方米,而供应量最多在1100万平方米,年度供求比在1:1.18左右,延续供不应求局面。在资产升值、经济发展迅速,刚性需求、供给短缺的背景下,房价的上涨短期内仍难以逆转。
易居发布武汉前三季度房地产分析报告:
周二,易居中国武汉分公司发布武汉前三季度房地产信息报告,报告显示武汉市2007年商品房需求量在1300万平方米,而供应量最多在1100万平方米,年度供求比在1:1.18左右,延续供不应求局面。在资产升值、经济发展迅速,刚性需求、供给短缺的背景下,房价的上涨短期内仍难以逆转。
前三季度商品房供小于求
历经春节传统淡季,2007年3月份以来,商品房市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截止到9月,商品房市场已连续7个月保持很高的成交水平,武汉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一个需求迅猛释放的黄金时期。
经宏观调控后,武汉的房地产投资平稳,2007年上半年投资额增幅和2006年增幅持平。其中,房地产投资额同比上涨22%,施工面积下跌3.7%,新开工面积下跌7.9%,竣工面积同比上涨17.5%,商品房市场和商品住宅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逆转,从2006年的供大于求,转变为供小于求,2007年前三季度的商品房、商品房住宅的供求比分别为1:10和1:1.25,而去年一年的商品房、商品房住宅的供应比则分别为1:0.73和1:0.82。
“90/70”政策的逐步推进,也使得武汉的商品房住宅的供应结构发生变化,2007年前三季度90平方米以下的住宅占销售总量的24%,而2006年,这个数字仅为17%。
四季度成交量预计持续缩减
易居调查报告显示,今年1至9月份,武汉商品住宅新增供应765万平方米,略低于去年同期(786万平方米),成交量达到957万平方米,同期增长50.71%。预测2007年全年,商品住宅新增供应量最多达到甚至低于2006年1100万平方米的水平,而2007年商品住宅需求量应该在1300万平方米,供求关系可能会再度失衡。
截至2007年9月30日,武汉市存量房面积1069万平方米,按1至9月份的平均销售速度106万平方米/月,存量房需10个月即可消化完毕,而新增供应量主要集中在武昌区(16%),东西湖(14%),洪山和江岸(12%),相对于成交量来讲,东湖高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夏的供应明显不足。
从户型上讲,由于小户型住宅大多分布在繁华地段,因此一房的价格一直在均价线之上,两房三房市场依然是绝对主力,两者价格平稳上涨。四房价格上涨迅速,表明中心城区的舒适型住宅得到市场认可,市民改善性需求仍然有很大空间。
易居分析报告还表明,今年最后三个月,受金地义和巷地块高价成交及武汉天地、万科金色家园等项目开盘刺激,市中心项目的价格有望继续上涨,但受供应量不足以及消费者持币观望的影响,成交量将呈现持续缩减的趋势。
土地储备不足成高房价推手
2007年以来,武汉市已推出6号公告,出让面积117万平方米,比2006年减少25.6%,可建面积约385万平方米,比2006年增加14%。
土地储备是企业高速发展需求,多项目操作也成为开发企业高速发展的必经之路。
金地集团2003年进入武汉市场,历经三年后,金地品牌已经得到市场认可。2006年金地在加大土地储备的同时,开始注重选择不同区域的地块,为多项目操作做准备。
万科朗苑、魅力之城等项目开盘当日即售罄,使得万科的开发速度进一步加速,目前万科的四个储备项目不足以支撑2008年的计划开发量。因此可以预料,2007年下半年,万科将会是土地市场重要的参与者。
对于武汉2007年城市地价飞涨的重要原因,易居认为主要原因是土地市场的供不应求。上海房地产权威人士印堃华教授也对这种观点表示赞同,不久前在武汉开发企业协会举办的讲座上他表示:“我们常常把房地产行业混为一谈了。实际上,房地产行业应该分为两个行业,地是地,房是房。做地产是判断未来房价的总体走势,如果预测未来房价要涨,就可以出高点价格拿地,如果预测未来房价要跌,就应该等到土地价格走低再拿地。”
武汉楼市有望坐享“人口红利”
易居认为,武汉处于人口红利阶段,具有改善置业、投资置业的需求潜力,武汉人口教育水平提高,未来3-5年大量高学历人群释放住房需求,武汉人口置业刚性需求明显,同时,现有住房结构孕育着巨大的改善需求。
未来5年,武汉年均结婚登记数量预计增长约10%,婚房市场潜力较大,3至5年内,旧城、城中村改造将产生550万平方米左右的置业需求,预计未来迁移人口将保持10-15%的增长幅度,外地因工作迁入的人群置业需求同样值得关注。
未来一到三年,受武汉人口结构刺激以及规划等利好因素影响,武汉房地产市场会持续繁荣。
·深穗港地产互动:机遇与挑战 07/11/08
·王德勇:房地产企业资本战略 07/11/08
·钟伟: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膨胀 07/11/08
·直播:城市·观点论坛深圳行 07/11/08
·路莹:房地产的关键是金融 07/11/08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