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印伽挑夫挑着担子上山,在他仍显得精力充沛、毫无倦意之时,却出人意料地坐在半山腰休息。有路人问,你为什么停下来不走了?印伽挑夫回答:我已经走得太快,我在停下来等自己的灵魂。
2000年6月,中国地产界的印伽挑夫们,也停了下来等待自己的灵魂。
当然,他们不止是等待,他们还期待寻回失落的灵魂。
时至今日,那场在上海达到极致的“新住宅运动”仍值得我们一再反思及回味。
在新旧世纪交替的前后,中国的住宅业迎来了一个十分巨大的市场,但同时这又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各地的政策资源分配不公平;发展商‘博士后’与‘学龄前’们同台竞争,优秀者不多、恶劣者不少;整个住宅产业还没有告别秦砖汉瓦的落后模式,与发达国家住宅产品的模式化、标准化,工业化和集约化相比,差之甚远。”(卢铿)万科曾经请罗小未教授讲“外国建筑史”,在评价近十多年来中国城市住宅开发现状时,罗教授说:“姑且不谈个别粗制滥造最后不得不推倒的伪劣产品,即使有些被认为不错的产品也存在败笔。”罗教授认为的败笔是什么呢?她举例:“建筑形式宫廷贵族化、室内布置高级宾馆化……”至于住宅单体,则是“欧陆式、古典式、英国式、威尼斯式、甚至是无中生有。”
仔细回忆近二十年商品住宅市场所走过的路,王石不得不承认:罗教授的话虽然刺耳了点,讲的却是事实。商品住宅的开发自觉不自觉地走进了浮夸、浮躁、盲目崇洋、标新立异的误区。
“我们犯了许多错误,地产行业不能再糊涂混乱地发展下去。”新住宅运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王石在《道路与梦想》中说道,“回顾十几年来走过的路,一总结才发现发展商很难看清自身的问题。”于是在2000年6月,新住宅运动粉墨登场。“新住宅运动”希望通过创造性地环境营造,使中国人的居住环境更人性化,更符合自然本能像,海德格尔说的那样“诗意地栖居”。
作为“新住宅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及发动者,王石及万科开始不断反思当时商品住宅存在的不合理因素。以卫生间重复化为例,万科曾考察过日本的高尚住宅区,惊讶地发现,很少单体住宅像中国的单体住宅,配置两套以上的卫生间。
一般而言,房地产开发商和其他行业的企业并无不同,都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但房地产开发商还有自身的、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殊属性,在城市文化的建设中,发展商还应该是计划者和组织者。十几年前,当王石来到上海仰望那些已陈旧但仍尊严屹立在外滩的建筑时,他就曾拷问自己:万科能给上海提供有历史留存价值的建筑吗?王石说,“我没有受过城市规划训练,但却深深感觉到城市建筑不仅影响到城市的现在,还将影响到城市的未来。房地产开发商的社会责任重大。”
在新住宅运动中,王石提出,面对普通消费者,应该反省住宅开发中的贵族化倾向,以舒适、实用、经济为前提,研究、开发满足普通居民的居住需求。面向普通人的住宅,首先应该是经济的,可实现的。这也正是市场经济的民主性的体现。
今天的万科,已经探索出一条面向普通人的开发新路,那就是:以新市镇开发为主要发展战略,通过规模开发,在保证住宅质素的同时,切实降低住宅价格,让更多的普通人能够买得起优质的住宅。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