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碧桂园在盘算着带上自己的设计师、建筑师和装修队伍向粤东四市经济最为落后的汕尾进发。而汕尾地方官员也正准备敞开怀抱,欢迎这位赫赫有名的珠三角开发商的到来。
发家于顺德的碧桂园,在十多年的发展中,用几乎同样的模式从珠三角向全国快速扩张,缔造了一个市值超过600亿元的地产帝国。掌舵这个帝国的,正是建筑包工头出身的杨国强。
发迹于92年的杨国强,趁内地房产热,与几名农民在顺德碧江及桂山交界,兴建4000套别墅,名为“碧桂园”。楼盘滞销一度让雄心壮志的杨国强一筹莫展。直到认识了新华社记者人称“记者王”的王志纲。在王志纲一顿抢白之后,杨国强当场拍板聘其为总策划。王志纲的大手笔文案,以及对媒介势能的出色调动能力,使碧桂园学校短期之内,获得了与“可怕的顺德人”这个生猛概念关联密切的符号价值,曾萌动于杨国强脑海里的“以办学带动楼盘销售”的想法变成了现实。
很快,在收取3亿多元教育储备金之后,1300名来自广东各地的先富者子弟成为碧桂园学校的首批“贵族”培养对象,他们的老师,则是从全国各地的8000名应聘者中推选出来的最优秀者。有了现金流,也有了学校这步活棋,再加上“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的远景提炼和高密度推广,碧桂园的楼盘销售在摸索中找到了自己的杠杆和支点。
1997年,杨国强、杨贰珠、苏汝波、张耀垣和区学铭等五人成立顺德碧桂园公司,建设开发第一个楼盘顺德碧桂园。
这以后,碧桂园着力发展大型住宅楼盘,并兼营数家酒店,经营策略定为“大规模、快速生产、价廉物美的房屋工厂”。碧桂园的著名广告语是——“在这里买房子比自己盖房子还要平(便宜)”。它的另一条同样著名的广告语是——“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
杨国强认为,碧桂园的成功秘诀就是“低成本土地、规模化生产、快速销售”。以二、三线城市为根据地的碧桂园,“购地成本较低”已成为其主要卖点之一,2004至2006年土地成本仅是售价的6%~7%。
在房地产开发的链条上,碧桂园几乎亲自扮演了上下游各个产业的所有角色。设计、建筑、装修,甚至于曾经还有自己的沙场、自己的水泥厂,连砖都是自己产的。这确保该集团能够长期赚取开发链条中的每一笔利润。
而这也让碧桂园业主能享受“在这里买房子比自己盖房子还要平(便宜)”的愿望。2000年春节,广州碧桂园在人们的期待中揭开神秘面纱。它以每平方米3000多元的均价推出自带花园的洋房,这个价格甚至比同一地段的毛坯房还便宜,超低价格令业界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震撼,创造了两个多月销售一空的奇迹。王志刚对此有一句很形象的比喻:“就像是一头大象闯进了瓷器店。”
在外界看来,碧桂园之所以能维持低价倾销的局面,很大程度上在于丰厚而低廉的土地储备。碧桂园多年来在广东二线城市拓展,进入广州后,也倾向于开发郊区大盘,这无疑有效地控制了开发成本。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在房地产这个行业,所谓潜规则是不能说破又心知肚明的,政府对土地的价值认识不足,或者开发能力有限,只有首先让利于发展商,交给发展商去办。只要政府低价出让土地,本身就是一笔只赚不赔的买卖,只要一日存在潜规则,碧桂园模式就继续可以玩转地球。
碧桂园的珠江模式还在延续。质疑声、赞赏声不断,或许,他们能走出一条更好的路。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