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
柏林
罗马建筑师皮诺·斯加格利奥尼先生说,罗马只能缅怀往日的辉煌,而柏林却拥有光辉灿烂的明天。
罗马是永恒之城,却不是一个现代城市。那里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现代的建筑物,因为现代的建筑物远远还不能替代那里美伦美奂的古典建筑物。这就是罗马建筑师和作家皮诺·斯加格利奥尼先生的看法。柏林,这座充满了挑战的现代化城市深深地吸引了他。作为一个建筑改革的热心支持者,斯加格利奥尼先生希望在罗马展开一场辩论:是否有必要在古老的城市里修建现代的建筑物。柏林人已经用行动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建立起这座城市,又改造了这座城市,结果是,这里到处都可以看到现代建筑物的身影。
斯加格利奥尼先生在罗马的德拉o埃斯博斯裕奥尼宫组织了一个建筑展览会,目的是向罗马人介绍今天的柏林。该展览会的主题是:"除波茨坦广场以外的新柏林,"本次展览会故意不把重点放在诸如波茨坦广场或者丹尼尔·莱比锡凯特先生设计的犹太纪念馆这样的大建筑项目上。对于斯加格利奥尼先生而言,它们是著名的建筑物,是柏林的建筑代表,也是意大利和欧洲其它地方的人们唯一认识的柏林建筑物。
相反,斯加格利奥尼先生为罗马人挑选的建筑物包括:班尼迪克·东尼先生设计的杜特斯切银行大厦;埃科特先生,纽格维先生,萨默尔先生和苏瑟尔比克先生设计的奥勃哈维尔居民小区;卡尔费尔特先生设计的林克巴恩斯特拉瑟公寓楼;巴恩特·阿尔伯兹先生设计的斯图加特广场。斯加格利奥尼先生说:"柏林把在那里工作的理性主义者和表现主义者的思想结合起来,并加以提炼升华。在罗马,情形却刚好相反,这里的人们太留恋过去了。"新事物――不仅仅是当代的建筑物――在罗马根本找不到生存下来的机会,如果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表现神话式的伟大历史的话。这座城市是两千年前伟大世界帝国的中心,它逐渐衰落后,只有在它重温旧日美梦的时候,这座城市才能迎来它的发展新高潮;罗马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沉浮,重生,又复兴的历史。在罗马,当代总是与古代的重新定义紧密地联系到一起的。
斯加格利奥尼先生认为,独裁者墨索里尼在罗马东南部的Esposizione Universale Romana建造的世界展览中心是这种情况的代表。展览中心是意大利法西斯分子为了庆祝纂权20周年于1942年建造的,建筑设计师是马克罗o皮亚森蒂尼,这是一个古罗马城镇广场改头换面后的20世纪版本。建筑物雄伟,空旷,有的是白色的正立面,纪念碑式的立柱,带有室外阶梯的美丽宫殿。当时,参加世界展览中心设计竞标的还有建筑设计师基俄斯皮·帕加诺先生,他是意大利理性主义的代表,其设计风格受德国鲍豪斯建筑学派的影响很深,是主张以玻璃和钢铁取代立柱成为主要建筑元素的先驱。斯加格利奥尼先生认为,在今天看来,皮亚森蒂尼设计的方案战胜了机能主义者帕加诺设计的创新方案意味着,罗马丧失了一次绝好的机会,一次将现代建筑引进罗马的机会。
在展览会的闭幕献词里,斯加格利奥尼先生赞扬了新柏林建筑取得的巨大成就。他说,柏林墙倒塌之后,市政府想方设法"为人民和文化提供广阔的选择空间",并为现在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事实上,这篇闭幕献词几乎就是斯加格利奥尼先生眼中的罗马的对立面表述。他说:"城市的重建和城市的发展应当是相辅相成的",这也是他决定将外面的东西带进罗马的原因。他写道:"在柏林,老朽不堪的大墙要被拆掉,代之以新的大墙――高挑,苗条,透明且优雅的高墙。它们有生命力,而且形象鲜明。它们不是城市发展的障碍,而是发展的先锋"。他希望他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在罗马看到这样的高墙。柏林想要拆掉的老墙,在罗马却是赖以生存的根本。
·罗马:永恒之城vs柏林:现代城市 07/06/21
·美国炒房族遭打击 220万人将无力还贷 07/06/21
·严涛:和谐社区的设计 07/06/21
·人,家园和存在 07/06/21
·深港合作,一次历史性的进步 07/06/21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