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建设部的一份调研报告中,大盘的弊端已经十分明显:“大盘规模过大,使土地供应转化为产品供应的周期拉长,削弱土地供应对调控市场供需的效果;大盘的规模效应容易造成区域住房价格的垄断,助长了土地投机行为,推动了房价地价的上涨;市政配套设施的相对不足,引发大量矛盾;开发风险较高。”
1999年,2001年,2007年4月。三个时间节点,指向大盘发源、郊区初起、巅峰与隐忧的三个阶段。在长沙城市东西南北四面开花、发展涌上巅峰的今天,大盘时代,是前景堪忧、摸到了天花板?还是转向慢工出细活,成就以精品生活为定义的后大盘时代?
1999年,大盘开始降临长沙房地产市场。1999年,名都花园的销售正热火朝天。名都花园一期业主杨女士回忆起当时看盘的情景,“跟以往的单位集资房完全是不一样的,有环境,有风格,有整体感。”
1999年:在市中心发源
大盘到底是怎样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为什么需要大盘?从1999年起,长沙人对居住的要求已经悄然改变。1999年12月的一项调查显示,85%以上的长沙市民认为小区的绿化很重要。当对景观环境设计的追求成为购房者的主流心态,只有大盘才能支撑起高投入的环境景观设计。
16万多平方米体量的维一星城,同为那一时代的经典作品。至今,走进维一星城,仍能体会到这一楼盘的标志性意义。住在维一星城内智兔座的王先生现在仍然记得,当初对这个楼盘最直观的感受是,“连售楼部都非常有气势”。
在长沙,大盘并非从一开始就指引着“郊区化”的道路,而是从市中心发源。东塘商圈辐射范围内的维一星城、名都花园,以及环烈士公园的梦泽园、王府花园,在今天看来都已经是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区。
2001年:城里的人想出去
2001年,山水芙蓉·国际新城和同升湖山庄在城郊雄起。地产业界这么认为:长沙房地产市场化以来的第一个郊区大盘,就在这两者之间,也是它们,掀开了长沙城郊大盘时代的序幕。
“大盘具备自我造血和自我生长的功能。”跟小盘比起来,大盘的生活配套设施更为齐全,建设标准更高。大盘内部配套一般比较齐备,学校、医院、超市、健身场所等一系列配套设施都可在大盘中找到。“当居住生活中所需要的基本配套,例如教育、商业、交通等等,都可以通过大盘全部实现,地段的概念就被模糊了。人们在选择住所时,不必局促在市区范围,而越来越多地演绎起出城的生活故事。
相对应的是,近郊区域正因为这些大盘的带动,形成区位优势,整个板块被带动起来,板块价值自然也得到了充分提升。”专家分析。
2007年:不只搏大,还比精深
“原来10万-15万平方米可以叫做大盘,现在,没有30万平方米你根本不好意思叫大盘。”长沙中盛行总经理谢晟说。在他看来,长沙大盘的演化史上有三个明显的特征。“第一,规模越做越大,门槛越来越高。第二,大盘在市场供应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第三,郊区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然而,2007年4月6日,可以说是风头正劲的大盘时代遭遇新的节点。国土资源部发出这样的信号:要进一步严格控制土地出让的地块面积,对成片土地,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后分块出让,防止企业圈地、囤地。再加上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政策、文件出台,大盘赖以依托的大块土地竞拍成本压力越来越大。至此,以数量、体积激增为重要特征的大盘时代将面临转变。
同样,交通、基础设施、教育商业医疗配套等硬伤依然是众多大盘无法回避的现状。开盘已久的某个大盘,近年来一直在进行超市、菜市场招商,但应者寥寥。“小区是大,但住的人少,生意不好做。”一位在此地考察过的超市老板这样跟记者表示。由此,较高的空置率或又成为相关配套、社区文化难以成形的理由。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显然不是现代都市人繁忙现实中可以享受的田园梦想。在长沙城市东西南北四面开花、发展涌上巅峰的今天,大盘时代,是前景堪忧、摸到了天花板?还是转向慢工出细活,成就以精品生活为定义的后大盘时代?
·贵阳:城郊、中心区楼盘、二手房各领风骚 07/06/01
·穗9月后新货放量供应量增10% 07/06/01
·华润置地:失落的帝国 07/06/01
·新城市化进程中的房地产企业 07/06/01
·范小冲:二线城市的空间 07/06/01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