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在住宅市场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后,旅游地产和养老地产成为许多开发商争相进入的领域。其中,作为招保万金中的招商就选择了将养老及旅游作为其转型的方向。
近日,招商地产董秘刘宁向观点新媒体透露,招商地产在养老地产方面已有实质性的动作,即与法国第四大养老机构高利泽接洽,共同探讨在社区养老等方面的发展。
与此同时,高利泽创始人兼总裁帕特里克也于近日透露,其正与中国某大型地产集团历时三年的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双方即将签署协议创立合资公司,并在中国设立第一家养老院。
布局养老地产
就转型养老地产,招商地产董秘刘宁透露,招商地产早已将养老地产作为公司商业性地产发展比较明确的战略点。
而对于与高利泽合作,刘宁称,高礼泽希望进入中国,而进入中国就需要找中国的开发商合作。
其进一步透露,目前招商地产确实正与高礼泽在讨论有关发展养老地产的事宜,但具体合作事项还不明确。
不过,据高利泽创始人兼总裁帕特里克透露的消息不难得知,未来招商地产与高利泽的合作方式,或是由招商提供土地,高利泽则负责提供服务和管理设施。
早前高利泽曾透露称,其与某地产商的合作协议最早将于9月2日在法国签署,届时会在中国设立一家合资公司,中法双方持股比例分别为51%、49%。其中,中方负责土地和养老院的建设,法方负责提供服务和管理设施,包括养老院的设计方案等。
双方合作的首家养老院将位于广东省,目前尚未投入建设,不过规划的占地面积达1.2万平方米,将配备200多个床位,为失能老人提供医疗看护。
虽然高利泽方面未明确,与中国某大型地产集团合作是否为招商地产,但其创始人兼总裁帕特里克却有透露,未来会在招商地产的帮助下,可能会在上海和北京拿到价格较为合理的土地。
另在养老地产的布局方面,招商地产云南分公司总经理李兴林早前也间接透露,未来招商地产会在云南进行养老及旅游地产的尝试。
转型与业绩
对于招商地产介入国内并无成熟运营模式的养老地产,相关分析认为,在住宅销售业绩明显承压情况下,招商地产谋求多元化转型的动作或显得更为急迫。
根据招商地产2014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0.47亿元,较上年同期161.34亿元减少了0.54%。
据公告,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85亿元,同比去年25.5亿元,下跌约30%。此外,基本每股收益为0.69元,同比跌幅约为30.3%。
在报告期内,招商地产累计实现签约销售面积121.82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0.47%;签约销售金额179.00亿元,同比减少10.35%。
而事实上,就招商地产转型养老地产,招商地产董事总经理贺建亚在今年4月召开的2013年年度股东大会就曾透露,预计2014年的情况并不太理想,尤其是金融政策,对房地产行业银根的收紧,对行业的基本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因此针对各种不确定性的局面,一方面招商地产会加快高周转去库存,同时也在进行转型。
贺建亚表示,“除了住宅地产继续作为公司的一个重要业务领域进行发展之外,非住宅业公司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筹划和试点,在各个区域和城市进行相应的试点和计划的拓展工作。”
在发展领域上,贺建亚称,其相信在城市化的产业提升方面有很多的机会。同时,未来公司还会在一二线城市好地段寻找合适的发展商业地产机会;还会在养老地产领域和休闲、旅游度假地产方面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在多元化转型方面,招商地产于2012年宣布投资近300亿元,在深圳大鹏新区建设天使湾国际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城,在相关分析看来,也就是借机适时发展旅游地产,多元化发展意图明显。
抢滩养老蛋糕
在房地产业逐渐进入白银时期,通过多元化发展谋取更多的盈利来源成为房企的选择之一。
而随着我国正经历人口快速老龄化导致的从年轻社会到老龄社会的急剧转变,目前包括中海、万科、绿城、保利、远洋、越秀、花样年等房企在内已选择介入养老地产。
其中,早在2010年,万科宣布将推行住宅产业化、商业地产、养老地产三大战略。随即,万科就在北京房山窦店试点了养老地产项目“万科幸福汇”,采用租售并举的模式,为其养老地产开发铺路。
同时,于今年五一期间,中海集团位于西安的养老项目亲颐·玺悦就正式对外试营业;另外,9月2日,越秀地产也宣布其与澳洲养老运营机构IMG公司、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好房”合作试水养老地产。
对于企业的争相追捧,相关业内认为,虽然在调控背景下养老地产被认为是市场的趋势所在,但目前市场运营成熟的养老项目并不多,可供借鉴经验少还仅处于尝试阶段。
该业内补充指,发展养老地产有三个先决条件,其一需有获取大宗土地的溢价能力;二是专业的运作团队,三是成本控制能力要很强。其中专业的运作团队,对各企业来说显然处于劣势。
另据了解,目前来看,居家养老和以房养老是目前国内主要方式,其中与保险相结合的以房养老模式处于政府积极探索方向。
至于未来的盈利模式,相关分析认为,养老地产的地价比较低,所以投资回报率也比较低,适合长期运营,通过孵化到一定时期后,待养项目保持好的一个回报率,即5%-6%时,选择打包上市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