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
观点时评 >
>
>
正文
观点意见:从余额宝看银行业存贷分离的必要性
作者: 清议     时间: 2014-03-04 18:09:28    来源: [ 观点网 ]

存贷分离下的储蓄银行与余额宝的货币基金性质相差无几,均是货币市场的资金供给方;而贷款银行则扮演货币市场的需求方。

  在我看来,目前围绕余额宝的争议焦点是“储户利益最大化”,还是“银行利润最大化”。

  我的观点是,储户及其储蓄是银行业赖以存在的基础,存款与贷款一如资产负债表结构,没有“借”,焉有“贷”。这是第一。第二,“银行利益最大化”或“银行股东利益最大化”其实也是以维护储户利益为前提的,这包括向储户支付利息、满足其提款需求等等。进一步说,从风险的角度看,忽视储户利益而一味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是银行业所面对的最大及最本质风险,最严重的莫过于储户挤兑。银行业最重要的组织架构即早期的银行业同业公会以及现在的央行,就是为应对储户挤兑风险设立的。这是第三。

  问题很清楚,即便是没有余额宝,银行业的储蓄成本也在上涨。这不仅不能证明将收益大头支付给受益人的余额宝是银行业的吸血鬼,反而证明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有能力消化更高的储蓄成本。

  那么,银行家们为什么普遍对余额宝持否定态度呢?答案亦很明确。鉴于美国推行利率市场改革后类似余额宝这样的货币基金曾出现爆发式增长,其总额对M2的比率曾高达35%,如今在20%以上,因此,国内银行家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余额宝所指引的方向将对银行业构成重大冲击,尤其是在活期存款占比高达50%、活期存款年化利率仅为0.35%以至于存贷利差远大于外国同行的情况下。

  会计准则告诉我们,所谓业绩,是收入与费用(广义)的关系。目前国内银行业的费用集中在存款成本以及为吸收存款而发生的相关费用。一旦余额宝及其他货币基金持续快速发展,加上银行业为应对货币基金的竞争而加快发展自己的类似存款产品,在贷款利率受实体经济制约而无法相应提高的情况下,其费用的上涨空间势必会吞嗤银行利润,以至于最终损害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这无疑是一对矛盾,即“储户利益最大化”与“银行利益最大化”之间的矛盾。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维护储户利益工具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向来是有争议的。此项准备的会计含义是为防止个别银行出现储户挤兑风险而在全行业建立的偿债准备。但是,由于央行支付给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利率很低,低于商业银行按加权平均计算的存款成本,甚至有央行前顾问建议对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停止付息,因此,存款准备金实际上是以牺牲储户利益为代价的。

  既然有证据表明现有商业银行体制很难既保证“储户利益最大化”、又争取“股东利益最大化”,那么,余额宝的出现似乎给破解这一矛盾指出了一个改革方向,这就是银行业的存贷分离,即储蓄银行与贷款银行的分离,前者以“储户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后者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其实,这样的议论在学术界早已存在。

  从某种意义上讲,上述存贷分离下的储蓄银行与余额宝的货币基金性质相差无几,均是货币市场的资金供给方;而贷款银行则扮演货币市场的需求方。当然,如此分离之所以能够化解“储户利益最大化”与“股东利益最大化”之间的矛盾,不仅仅是由于各自不同的经营目标,而是由于以同业竞争为基础的市场化,即储蓄银行与其他货币市场资金供给方之间的竞争,以及贷款银行与其他货币市场需求方之间的竞争。毫无疑问,没有竞争,便没有真正的市场化。也只有在充分引入竞争机制的情况下,市场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在开放民营银行之后,如果延续目前体制上的存贷合一,民营银行显然处在不平等竞争的状态,结果恐怕还是一个“弹簧门”。这同样给出了国内银行业实行存贷分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清议 恒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本文转自其个人博客



(审校:武瑾莹)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