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伟(洲联集团(WWW5A)五合国际CEO):各位嘉宾上午好!
刚才秦虹女士讲了很多,我们国家到现在没有一个新型城市化的定位,有很多人说是对于更多的环境保护,有人说是农民进城,这在未来大家还是会争论的事情。但是有一个事情,新型城市化一定会落地,一定会落地在城市。这是没有争议的。
一,世界城市发展趋势。
1.世界城市。世界地图里标的是学术界里比较出名的世界城市,其实说起来就是指挥和控制世界经济命脉的特大城市,目前公认的城市有纽约、伦敦、东京、巴黎这些城市。在2012年著名的咨询公司曾经用中英文两种语言发表了叫《都市机遇》的报告,他把未来2025年认为北京市将成为世界的老大。当然,他有一套自己完整的分析,其中最重要的分析,比如说经济影响力,城市文化的定位等等都有重要的说明,它已经凌驾于纽约、东京这些城市之上。当然,也有一些技术的数据,比如机场。贵阳也在扩建机场,北京市的机场排名现在是全球第二。结论是在世界城市的指挥和控制的指导下,城市是一个网络,网络里面一定有老大、老二、老三,这是一个之间互相协调的指挥、组织世界生产的布局。
这些地区构成的就叫全球城市地区,以大城市为核心,和其他城市进行沟通,共同参与竞争,这是未来的目标。大城市由于资金、技术、人才、基础设施非常好,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更多的资金,这是一个定律。
从技术上,现在已经能够解决原料地、生产地、市场地,三位一体的解决。比如苹果,苹果的生产全世界都有,原料地在哪,全世界都有。
在这种综合布局之下,实际上目前城市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的活动已经打破了原来城市的界限,更多的是在城市之间活动,所以人们的选择也大了,所以房地产的选择也大了。可以看到,在新型城市中,美国的贡献率够大的,但是它近些年的增长基本上都是在郊区,所以美国也做了自己城镇体系的规划。欧洲也是这样,欧洲花了六年时间研究整个欧洲国家的大城市群的布局,得出的结论也是从曼彻斯特到米兰是会承担欧洲最大的城市群的功能。所以,未来会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入到城市群的发展趋势上来。
这些东西,总结一下,目前的城市发展是竞争的关系,城市扩张是本能,它必须扩张才能去竞争。城市是流动的,城市一定有上下游关系,所以才有城市群,一定是下游往上游这样一个关系。另外,区位规模,比如刚才说的北京,它的规模大,规模越大,它的流域面积越大,所以将来的扩张速度也更快。这是一个基本的全球城市的理论框架。我们看到,我们国家发展城市化布局,要做城市群,这是一个必然的道路。
二,我国城乡规划政策。
2011年是一个分界点,已经标志着我们正式进入了城市型国家。那么未来20年,还有4亿人口进城,这些人群安排在什么地方,不可能都挤到大城市,这是从国家层面上必须要解决的。在西方的研究机构里,未来的发展可能最主要的,不管是从人口、GDP、建筑面积、供水等等,未来市场都是在竞争。
中国有两大国策,从发改委的角度说,国家资源要控制、人口也要控制。城市化就分了优化地区和重点开发地区,在这种基础上有若干个大小不同的城市。另外,就是城市群规划。通过最主要的大型城市群,比如珠三角地区是最早的城市群规划,现在也是中国最主要的制造业基地。国务院批复的长三角地区规划,是全球最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关于贵阳,黔中经济区里面发展的重要战略规划,贵阳是核心区。这些都说明,我们国家城市群的规划推进已经到了一个很成熟的阶段。
发改委统计的结论是中国已经形成十大城市群,占11%的国土面积,39%的人口,将近三分之二的GDP。
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如何缩小中西部差距?这十大城市群之外的人口进入十大城市群;十大城市群内的产业迁出,新增若干城市。
三,城市群的空间战略。
1.中心结构。比如广州和佛山的广佛同城,实现多中心空间布局。再比如东京,在50公里的半径范围内这些年基本不变,基本上这些年大家的变化都是在50公里的范围内。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是什么概念。同样,比如北京,北京现在的范围基本是在20公里,20公里范围以外还没有开发。北京近十年人口增长速度是远远高于京津冀地区的其他城市。我们也做过四大新城的发展规划,模式也是一样。
2.新区规划。新区特别重要的是以产业带动,以区建城这样的方向。国家先后批了六个国家级先区,面积都非常大,比如重庆市的江南产业集中区,这些规划是一套完整的研究国家政策如何落实,这不是趋向,一期已经启动。类似这样的一些项目。另外一个例子曹妃甸新区。新城面积12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80平方公里,工业区填海面积30平方公里。在一年多的时间,基本上这个区已经建成。以新区带动产业发展的模式。
四,城市群时代的地产创新。这是一个核心。在若干个大城市群体如何来选择项目,除了市区,除了住宅,还有没有其他的途径。大型房地产开发主展场从大城市中心区逐渐项城市新区、郊区以及周围小城镇转移。举四个例子,是我们公司做的项目。
1.旅游地产——梦上海。要做一个老上海、老城乡的旅游小镇。这是比较典型的小镇模式,但不是以房地产为主,而是以旅游地产为主。
2.养生地产。我们做这个项目的城市是在海南的海南湾,98平方公里的土地里面没有房地产项目,也就是没有传统的住宅项目。这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保险公司做养老地产的典型项目,它的特点是有一套完整的持有体系,包括一些康复、体检,包括一些酒店式的项目,有一些项目能出售,还有一些旅游的项目。
3.文化地产。中西部我觉得特别有机会做这件事情,比如我们做的陕西汉中地区的一个项目,它是以一个特别纯粹的建筑宫殿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这个项目已经批复。是把整个汉朝的文化全部在一个中心街区体现。
4.产业地产。这是一个在中国不太知名的企业(联东地产)的项目,这些项目做得非常好。
5.赛事地产。最近我们接了好几单这样的项目,比如在南宁巴马镇做世界钓鱼湾,它承诺举办三年的世界钓鱼大赛,其他的时间就是赛后的利用。现在不让建别墅,都是运动员村。
所以,结论就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群是城市化落地的模式,城市空间重构必将创新低产开发模式,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土地资源,前景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