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
其他 >
>
>
正文
胡港文演讲:商业地产与西部发展
作者:     时间: 2013-04-11 11:52:02    来源: [ 观点网 ]

城市观点论坛在云贵高原上架起讨论的平台,共同探讨贵阳的发展之道,分析二三线城市在新一轮城镇化建设中的机遇与风险。

  胡港文(世邦魏理仕华西区董事总经理):谢谢主持,谢谢各位嘉宾!首先抱歉,我的港普话很重。

  中国大陆在过去的快速城镇化发展过程,在15分钟里面,大会给我这个题目太大了,我想今天可能跟大家分享几点,在过去十几年我在中国大陆看到的一些问题。

  作为世邦魏理仕,我们是一家在美国纽约上市,超过三百年历史,我们的业绩发展重点还是在商业房地产领域。我们看到,新型城镇化发展,是我们企业未来在中国大陆发展的机遇。所以,今天我的题目还是会集中在可能补充“我们对中国大陆商业房地产的看法”。

  刚才讲的西部开发政策对我们的影响,我们做了一些比较,这些大家都可以从国家统计局看到。在城镇化过程当中,对我们,像贵阳这类的省会城市会有一个很大的机遇。我同意刚才秦女士所讲的,我觉得我们现在是到了另外一个思维模式。刚刚讲到的这个机遇,我们在全国的高铁发展,贵阳就是其中一个城市会享受到这样的机遇,我们有这样的一个网络会越来越紧密,跟周边城市连接,会成为一个非常便捷的交通枢纽,跟周边的重要城市会带来更快更紧密的连接。我以前在上海工作的时候,我们已经体会到高铁发展对我们的便捷性。当高铁发展后,沪宁、沪行的高铁,我们到苏州、杭州等地会更方便,可能20分钟就会到上海,回到市区会更快,这就是我们享受到的同城化的有点。

  当然,在投资方面,从我们过去的经验可以看到,各方面房地产的投资,包括商业方面的房地产投资,但是高铁是否对房价有一个必然的关联,我想说的是,可以看过去在华东地区的个别例子。大家可以看到,沪宁高铁通车之后,分水岭在2010、2011年的时间。现在中国很多时候,一些利好的消息,包括在房地产方面,像股票市场,这些利好消息会提前透支体现。这几年在贵阳这类城市是房地产投资最好的时候,因为现在是透支体现高铁对我们的效益。但是,可能如果按过去的经验,等到通车前要快。当然,我们不是鼓励希望继续看到这种局面,但是这是我们目前经常会看到的一个状况。

  我们要看商业房地产模式的时候,我今天主要想提出两个观点跟大家分享。我们在做商业房地产的时候,究竟商业房地产是什么?很多时候业内人士会说:商业房地产就是盖一些购物中心、办公楼。但是,在商业房地产方面,结合刚才秦虹女士所讲的,其实商业房地产是除了商品住房和住宅以外,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需要的物业都应该是商业房地产。所以,在我们开发商业房地产的时候,在研究商业房地产需求的时候,我非常同意的是,我们每一个城市要认清楚城市的产业发展方向,没有一个产业的实际支撑,房地产是一个载体,只是方便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运营,它本身不可能是直接带来GDP的贡献,这只是在开放过程的贡献。但我们看到在很多城市,不管在一线城市还是在二三线城市,同样我们看到这种现象,房子盖起来,但里面还是没办法,以前我们在华东地区看到很多的项目,盖起来之后,虽然它还是在市中心地区,但由于它某些因素,比如产权销售的因素等等,我们还是看到有很多的建成项目,里面是空荡荡的,或是里面的生意没办法做起来。虽然它拥有这些地段,虽然从理论上来看,地段是历来开发房地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但是在商业房地产里面,它是其中一个因素,但它不是唯一的一个因素。我们可以看到,在商业房地产里面,地段是一个因素,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它的复杂性跟后期的运营、管理、经营。这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元素。

  我们再看商业房地产,我集中讲一个我们看到的现象,在开发一些购物中心、商业中心的时候,我看到我们现在会非常单一,而且现在有两个很重要很大的问题。比如说现在的购物中心慢慢的体量越来越大,里面能放很多不同的品牌,但是我们都发现现在有一个叫“购物中心同质化”的问题。可以看到,不管里面有多大,其实可以安放的品牌都大同小异。还有一点,我们很多时候就是追求很多在一二线城市成功的案例,去考察、参观、仿照、参考一些做法,我们越来越多的是千篇一律的方式,我们所说的盒子的购物中心。我们以前的出发点是从追求建筑形态,追求所谓的里面的品牌商家,但是我觉得很多时候这是违背了做商业房地产很重要的定律。

  我们做商业房地产首先要研究它的消费,就是这个地段未来会有什么消费。这可能也关乎着中国以前的消费,现在说当然不是说投资的渠道比较少,包括现在消费的渠道也比较少,在过去改革开放这几十年里面,集中的消费还是在研究购物消费,但是在增进的消费里面不应该只看购物消费,有旅游消费、餐饮消费、购物消费等等,这是在一个国家财富、人民财富增长之后,消费者会有不同类型的消费追求。所以,这也配合在不同城市的时候,我们产业发展的方向也不太一样。所以,这几年我们又开始看到一个新的话题,包括刚才秦虹女士所讲到的,所谓“新型城镇化”里面还要看绿色、环保。有些消费方面,不是说我们的原生态,我们能赚的钱一定会比在城市里面的商业体消费率低,反而现在有些时候我们看到,有些高收入人群会反过来追求一些原生态消费的需求。所以,在这里我提出一个大家可以再研究的方式,就是我们在做一个商业项目的时候,首先要定位的时候,我们要从消费定位入手,这里以后会有什么样的目标消费者来,我会满足这些消费群体,会寻找各种各样的运营商,做到有足够生意支撑的时候,这样的商圈才能够有效运营下去。

  另外,后期经营不善的问题。包括产品定位、租户搭配、租赁能力、经验丰富的运营团队、购物广场的设计等等问题。一个商场开业之后的两三年是最重要的,通常它的成败在于物业的运营管理能力。从去年开始,我看到有很多人说,当一个商场的主力店搬离,就会有危机出现。那么如果我锁定我的目标群体以后,就不怕这样的问题发生,因为消费群体稳定的话,就会不断有新的商家进来。如果没有让消费者有一个观念,很多消费者去购物,不是冲着这个购物中心去购物,其实是去这个地方消闲,顺便去购物,这才是更多的购物行为的发生情况。所以,前期策划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一点,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类似在贵阳,就是在西部的城市,有一些很好的资源,就是旅游资源,或是比沿海城市、一二线城市,还没有到城镇化高比例的时候,我们还有一些旅游的资源。所以,我觉得西部城市在考虑商业房地产的时候,应该要重新思考,我们在这里会吸引的一些目标消费者,他来贵阳是看贵阳的什么东西,还是他要看上海、北京或者海外的那些东西。这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第二,就是在招商目标时,我们以前太集中在一些目标的品牌。跟大家讲,在中国大陆市场里面活跃运营成功的品牌,我相信不会超过一千个,每一个商场八万个体量,所以我们现在在很多招商时,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所以,在招商的时候,在欧美或是在海外,有一个所谓的黄金定律,我们希望有三分之一主要目标活跃的商家;三分之一是在成长发展当中的商家,这样的商家愿意比较进取,这是未来所谓的商业火花;另外的三分之一是我们经常忽略的,就是培育本地品牌,尤其是餐饮行业。餐饮是一个非常本土性的消费,就是大家有文化、有口味的差异,你强硬的要把一些所谓欧美的品牌拉进来,我自己觉得在贵阳要招一些西餐的品牌,不一定成功。所以,我认为有本地品牌培育的必要。

  在商业运营当中,每一段时间都会洗牌,不是说这些商家经营不善,经常洗牌是因为要迎合消费者口味的改变。我认为,我们作为一个商业房地产的顾问公司,我们最成功的是希望在我退休的时候,可以把我们中国贵阳或是当地的西南品牌已经带到欧美去开业。最近,我们已经看到一些这样的方向。我最近在台北看到俏江南的时候,非常的有感情。我看到成都的蜀酒香开业的时候,也非常有感情。所以,从前期策划到招商到后期的运营管理,中国应该到了有一个新的思维、新的模式去看,不能再用九十年代去看的时候,我觉得贵州可能会有成功的空间。



(审校:刘满桃)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