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调控进入纠结期,限购、限贷政策效力渐弱,楼市又见回暖迹象。在2012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多位与会嘉宾认为,应以新的长效机制替代现行政策。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限购、限价,甚至有的地方商品房按照单位进行价格审批,“我个人不太理解”。这些比较严厉的行政手段,从中长期来看势必合乎逻辑地淡出。贾康说,“这是一个可以看得很清晰的逻辑,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前景。”
中房集团理事长孟晓苏表示,调控能抑制经济增长,却压不住房价上涨。限购是打麻药,但麻药不能打太长,长期麻醉就会使经济受到损失。孟晓苏称,政府要承揽降低房价的责任,不理性也做不到。
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称,目前调控是在为解决房地产业发展中暴露出的体制缺陷争取时间。缺陷包括:中央和地方的税赋关系、土地制度、收入分配结构等。制度设计需要时间,在这过程中要让房地产业平稳有序发展,才能使制度安排相对合理,少走弯路。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认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地用经济手段替换行政手段,用制度替换政策。要通过新的制度的建设,用经济手段,用税收、利率、信贷等政策来替换类似“限购”的政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从过去十年对房地产的调控来看,非常缺乏顶层设计,这就给市场来回的试错和浪费资源找到了借口。巴曙松表示,城市化的路径该怎么走,现在是模糊的,不应该让开发商去试错。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则认为,解决房地产市场平稳、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方法在房地产市场之外。“如果财政体制、税收体制、土地体制不能得到根本性解决的话,那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就很难得到彻底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