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
博鳌文档 >
>
>
正文
巴曙松:增加市场逆周期供给 未来房地产市场金融化明显
作者: 贾丛     时间: 2012-08-20 16:16:29    来源: [ 365地产家居网 ]

此次论坛嘉宾阵容雄厚,国内知名地产大腕、专家学者等均出席了2012博鳌房地产论坛。

  365地产家居网 贾丛 2012博鳌房地产论坛现场报道 2012年8月9日,“平衡与发展 可持续的中国房地产”2012博鳌房地产论坛正式开幕。论坛组委会消息显示,2012博鳌房地产论坛出席嘉宾阵容和参会人数,均已确定超越此前任何一届。 此次论坛嘉宾阵容雄厚,国内知名地产大腕、专家学者等均出席了2012博鳌房地产论坛。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论坛上表示,市场经济较为糟糕的是要素市场化,具体包括土地与资金;控制投机性需求很对,短期市场上会出现局部性、阶段性的供大于求,未来房地产市场愈加金融化。

  首先房地产调控主管部门不能总是把调控责任要么推给财政,要么推给金融,而自己不做好顶层设计,到底房地产市场保障房的定位到底是什么?要不然一开始就上来讲,这个是归财政的,那个是归金融的,容易导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反复摇摆,行业付出很大的代价。

  市场经济做得比较糟糕的是要素的市场化,土地和资金,但另一方面又对政策的干预寄予非常大的期望,2001年到现在,我发现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房地产调控,70%以上的时间是房地产调控。因此,一个经常出现的事件已不能再去用一次新的心态理解它,你只能常识性的去总结它的规律,然后去应对它。第一,调控体系,无非是调控的工具,银根、地根,这一次加上了限购来抑制投资性、投机性需求,这几个方面应该被视为是房地产调控政策日趋成熟的一个标志。

  从银根、地根的调控来看,在短期内是能起到抑制需求的作用的,在供求不平衡的情况下,有助于市场形成短期的平衡。但是有两个很难纠正的缺点,一是这种调控到后期必然以伤害供给为重要特点,本来是抑制需求的,最后伤害到供给,供给减少了。控制投机性需求很对,短期市场上会出现局部性、阶段性的供大于求。但是,整个行业房地产商主要的资金来源,销售回款,一控制、一限购、销售放缓,市场打压,开发贷减少、按揭贷去年批了还不给,上市不准,借壳不允许等等,这样的话另外几条渠道资金来源大幅度缩减,形成了正反馈叠加,叠加下来就只能被动的要么求生存,高息,弄点钱维持,或者是加快销售回款。

  让市场有一个逆周期,加大房地产投资和供给,避免在新的时期里面出现供求关系逆转,我觉得是政策的关键。但是,目前看来好象变化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未来房地产的金融化特点会更加明显,变成一个金融产品,未来可能从过去的单边上扬会变成起伏,很可能和上证指数的波动关系相关性更大。

  所以,我在2012年博鳌房地产论坛作一个预测:未来20年的城市化,陈所长讲的我都赞成,固定资产形成、财富积累、消费升级等等,我都赞成,开发商的名声也会继续损坏,这是典型的韩国房地产调控模式。为什么在首尔调控效果不好呢?他们的调控就是拿开发商收拾,老百姓满意,银行满意,是交集比较多的。所以,第二个特点就是开发商在未来10-20年中始终会受到攻击,要习惯这一点,如果认清这个分析,赶紧行动起来,每个人都开微博,每个人都讲自己的观点,形成正确的行业判断,不要到最后大家都不讲话。

  把各省的保障房建的套数和各省的GDP关系进行分析,都不沾边。然而,中国整个流动人口的方向,就业行业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就是在危机之后。最近几年,沿海发达地区流动人口的增长是负的,而主要流向中西部一些有辐射力的中大型城市,这些地方不把保障房建设纳入进去,保障房只分给户籍人口,当地人都有房子了,建成了大家都不要,就在这样一个缺乏顶层设计的环境里,让大家去失措。

  城市化在未来还是会快速推进,供应不足还是一个主要的挑战和矛盾,从2007、2008年,城市化率上升了差不多10个百分点,城市新增的家庭数量约5400万户,住房在这个时期增加了4200万套,其中开发企业的市场化开发只有2800万套,其他的都是自建、单位集资,搞这些东西的。所以,开发商市场化开发的,在城市化快速推进10个百分点的时期内,新增的家庭数量大于住房总存量增长12000万套,这还不算投资性的需求。所以,这一点估计也不会有大的变化了,缺口还是很大。

  收入差距大的特点要改变很难。中国房地产有很多神奇现象难以解释,一是房价租金比持续背离,一年两年可以,但持续十几年,一定有它的合理性。同时,大家说需求很大,实际上首次置业在住房销售里面的占比并不高,影响大家的产品决策,也影响整个市场的调控效果。



(审校:劳蓉蓉)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