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博鳌房地论坛,2012博鳌房地产论坛
郭广昌:复星和SOHO中国没有感情基础
作者: 梁嘉欣     时间: 2012-06-22 00:43:16    来源: [ 观点网 ]

投资找合作伙伴就像结婚,如果伙伴找不到,就遗憾终生,是很糟糕的一个事情。

  观点网 梁嘉欣 “我们与SOHO中国等几家企业的矛盾已经进入一个正常的法律程序阶段,因为整个过程中有很多法律方面的内容相当复杂,今天没办法展开,但我相信法律会给一个公正的判决。”郭广昌表示。

  在6月21日年度股东大会召开以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郭广昌笑脸迎人,但关于外滩诉讼案及与SOHO中国的纠纷细节,却并未有过多的阐述。

  老潘的反击

  自从复星高调宣布要将SOHO中国、绿城中国及上海证大告上法庭之后,关于上海外滩地王主权争夺战的新闻再次铺天盖地。

  复星的一纸诉讼似乎已经激怒了其余三方,他们开始反击,尤其是SOHO中国。在近期的一篇报道里,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向媒体“控诉”了复星。

  SOHO中国指出,复星曾于2011年托北京银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民耕上访SOHO中国找到潘石屹,询问其是否有意与当时外滩地王的所有方复地一同合作,复星与SOHO中国的股份比例为6:4。

  然潘石屹以“SOHO中国从来不考虑收购低于50%的股份”一口回绝。

  在证大与绿城后因资金紧张选择共同退出,复星却只愿意购买证大手中所拥有的35%股权,潘石屹认为复星一心想压价。

  报道引述潘石屹的话称,上海证大曾代表三家公司给复星发出一收购条件,价格比SOHO的出价还低,但在截止日期前,复星并非作出任何回复。

  而在SOHO中国正式签约收购外滩地王之前,复星更曾提出了一个条件,作为失去相对大股东地位的赔偿方案--SOHO中国在购买证大和绿城手中股份的同时必须另外支付给复星5亿元,除此之外,相较复星国际,SOHO中国还须为外滩8-1项目额外提供10亿元的股东贷款。

  在SOHO中国正式成为外滩地王的另一主人之时,复星亦再次针对失去相对大股东地位要求SOHO中国出具一个赔偿方案,否则就要公告反对此交易。

  如今的诉讼案,正是复星公然反对该项交易的最终表现。不过,仅从上述披露的资料,总有点让人感觉,复星此次与SOHO中国对簿公堂有点“无理取闹”。

  郭广昌的遗憾

  然而,对于此次SOHO中国的“举证”,郭广昌却没有逐一正面反击,且不愿谈及过多。在发布会临近尾声,郭广昌更拿起话筒“叮嘱”在场媒体:“大家不要只盯着我们的一两个事情上,复星还有很多投资值得大家关注。”

  但当天,郭广昌也再次重申,拒绝与SOHO中国合作,最根本的原因是双方在文化价值方面上不一致。“两个没有感情基础,在很多问题上看法又完全不一致,一定要让他们生活在一起,这是一个很痛苦的事情。”

  郭广昌更称,复星相当注重合作伙伴的选择,“我一直觉得,投资找合作伙伴就像结婚,如果伙伴找不到,就遗憾终生,是很糟糕的一个事情。看上去我们把钱放在一起,实际上我们把人放在一起,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办法合作,那以后后患无穷。”

  郭广昌称,复星既可以做大股东,也可以做小股东去支持企业的发展。

  “我非常尊敬SOHO中国,我也非常尊重潘总,但让我遗憾的是,我从来没有看到他有任何合作项目。现在如果我们50对50进行合作,他有这样的合作经验吗?这是我们非常担心的问题。”

  不过,郭广昌表示,无论如何,复星有能力、有责任让外滩地王项目很好地进行下去,而且是一个非常成功的项目。同时,他更透露,目前该项目进展非常顺利,即使是在诉讼过程当中,也不会影响项目的进展。

  “我们有能力把这个项目做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案”,复星更把外滩地块定名为BIFC,即外滩国际金融中心,“欢迎各位媒体朋友下次提问时用BIFC更恰当一些。”

  证大的安慰

  至于复星控股20%的上海证大,虽然这次成为复星的控告对象之一,但复星似乎并不愿就此抛弃这位“老朋友”。

  “我们对于证大还是充满信心。不管我们现在官司的进展如何,作为证大的股东,我们还是会全力支持证大的发展。”郭广昌明确表示。

  较早前,复星集团首席执行长梁信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亦透露,该纠纷不会对复星集团与上海证大的长期合作关系产生任何影响。

  他表示,复星集团与上海证大的合作一直很顺利,对于上海证大的融资困难,复星集团感同身受。但复星集团为必须更迭合作伙伴一事感到遗憾,任何更迭都需遵循有关法律。

  谈及时下的房地产市场,郭广昌的看法并没有太多的改变。他指出,中央对房地产行业进行调控,目的是想让地产行业有一个健康的发展,行业涨得过快或跌得过猛,都是不健康的表现,对国家的经济影响也很大,复星对于调控的成果是乐观其成。

  他称,从目前来看,调控的基本目的已经达到,价格已经有所下降,现在房地产市场处于一个平稳状态。我们也不觉得会有更严厉的调控措施出台。另一方面,我们也感觉到,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刚性需求很强。而在经济发展之后,对于所谓的改善性的住房要求也很高。

  “我们继续看好中国房地产的发展,正因为有这样的调控成长,使中国的房地产能够有健康的十年、二十年甚至更好的发展时期。这对于我们这些想在这个产业里面长期发展的企业来说,只有好处,所以我们会继续努力。”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