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中一(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很高兴来参加本次论坛。下面我就通过城镇化与住房双轨制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我想大家应该关注到,在今年的全国人大公布“十二五”规划里,以住房保障第一句话就是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这是第一句话,这是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结合进行的,这个是非常重要,这个是非常非常重要。
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 朱中一
城镇化和住房双轨制这个题目很大,我觉得城镇化给住宅建设提供了发展的机遇,而房地产住宅产业是给我们国家老百姓提供生活场所,也是为各方提供生产的产业,是先导性的民生关系重大产业,所以城镇化和住宅产业一定要协调发展。
长三角地区是我们国家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长三角的城市群是最具有活力的城市群,长三角在我们国家不到3%的地皮上面,创造了国家20%的经济总量,而且科技含量也高,所以应该说是我们国家相当先进的城市群。
今天的发言不是针对长三角来说的,今天从这个题目,城镇化和住房的双轨制这个题目来讲一讲,我围绕三点来谈我的基本看法。
第一点就是中国城镇化的推进。我们国家城镇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尤其是地方政府的热情可能比中央政府更高,这一点我觉得可以理解。
客观上如果城镇化推进更快,带来的困惑也比较多,目前来说我们城镇化推进当中,要防止四种倾向。
第一种倾向是怎么样防止推进有水分的城镇化。我讲的城镇化是实打实的城市化,指的是城市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但是现在我们将近47.5%的城市化推进里头,有2亿左右的农民工没有正式纳入城市化的,所以现在有些地方城市化比例很高,就认为国家的指标是不是低了,没有水份的城镇化要达到是不容易的,要防止有水分的城市化。
第二个要防止盲目的、没有地方特色的、千篇一律的城市化。因为现在我们国家的不少大城市都提出要建立城市化的大都市,没有地方特色,我觉得这个事情是比较大的问题。一定要科学规划城市群里各个城市的功能和产业的布局,这是国家反复强调的,而且要注意地方特色和城市特色,这样咱们的城市才有地方特色。
第三点要注意防止部分依赖于土地和房地产的城市化,这个问题也是要注意的,在长三角地区这个问题也很突出。因为我们的产业布局要合理,各方面的,包括房地产和各方面发展要协调,包括东部有一些原来城市化目标低的省份,他们的倾向是卖地盖楼,相关产业支撑很小,所以如果没有经济活力的城市化是很难维持的,就是各个地方土地卖完了,城市化的后劲是什么?
第四点要注意防止人口向部分大城市集中。当然东部地区各方面条件比较优异,人们向这个地方聚集某种意义上也是人们的很好理想,但是我们国家的东西部地区要协调发展。所以我们要坚持把城镇化进程和改革结合起来,使城市化通过协调发展,而且在中西部地区的中等以下的城市,引导当地的老百姓能够就近地就业,安家落户,这样城市化才能协调发展。所以我觉得城市化要注意防止四种倾向。
第二个问题谈一下住房双轨制的问题。从国八条到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会议,到今年两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就提出了要建立住房双轨制的问题,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成熟的表现。
从国八条开始,我觉得不仅提出了双轨制,而且在指导思想上面,实际上对商品房的建设,对住房保障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问题。
现在有一些人认为是不是两条道,我个人觉得是有区别,但不是各走各的道。
因为这两者之间从目标来说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解决老百姓住有所居的问题,而且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再加上房价上涨过快,老百姓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就要增加住房保障能力,所以为什么今年增加了公租房,就意味着政府加大了这方面的保障力度。
尽管是两种体系,但实际上这种双轨制是互相有联系、互相有影响的,不是政府归政府,市场归市场的分离的,所以我觉得这个观点一定要讲一下。
具体要防止的一些问题,我觉得这次“十二五”第35章他讲非常细,要点性东西是这样的:一开始他讲了,前面的几句话,就是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加大符合国情的体制机制和政治体系,逐步形成平衡,消费能力基本适应的住房供需格局,实现广大群众住有所居。
我觉得这个把咱们房地产调控的目标和发展住宅产业的目标解答的非常清楚,核心的体系一个是坚持政府调控、市场改革结合,调控和市场调节是同时进行的;另一个就是前几年房地产调控几句话,总量基本平和,价格稳定,将价格稳定改成基本适应。
所以为什么这一次中央政府组织了八个组到16个城市去讲这个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
还讲到了健全购房供应体系,这个大家感觉到很好,因为健全购房供应体系,一方面是弥补了我们前一段时间这方面的缺憾。我自己也感觉到今年也好、明年也好,1千万套的安居工程,不光是从零售角度考虑,我自己还感觉到,如果市场有互动的话,1千万套的安居工程,可以冲抵商品房投资不足影响的房地产投资规模,这样可以缓冲。
房地产投资的互动对相当产业的互动,对经济的互动,这是我个人的观点,这也是坚持宏观调控很重要的。这两年宏观调控,肯定是按照政府的工作报告和领导的讲话,但是他有重要的对比。
我们现在的经济增长还要高一点,但是质量提高,如果房地产有波动,有1千万套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可以冲抵商品房投资波动和对经济的影响。
第三个问题,改善和加强房地产市场,一个是坚定不移搞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这确定了本届政府的决心。第二句话是要加快建立健全房地产的中长期机制,这个有一个过程,但是坚定不移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这是本届政府的决心。
10月13号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话来说,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方向很重要,力度不放松,这是我觉得起码是验证了决心。
大家一定要注意,在这个情况下面,更重要我们房地产企业要做好充分准备,要适应。
前段时间万科的企业高管说过,我们房地产企业的老板应该像当农民一样。农民是关注天气变化,但是他更多关注天气变化的情况下,怎么样种好自己的田和地。因为中央政府制订政策,房地产企业只有顺应政策,我认为这一条大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我认为本届政府坚定不移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态度是坚决的,怎么样调整思路来适应整个思路,我认为这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点我觉得一定要积极稳妥推进城中村的改造以及宅基地的使用,这是跟城市化有关系的。
对于城乡结合部的改造,在这次“十二五”规划里头提到了这个问题,这个牵扯到城乡协调发展问题,一定要及时保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
另一个问题关于宅基地换房的问题,是在国家认可的城乡统筹的试点地方,包括我们的苏州。最有代表性的是天津,天津在2009年的8月1号开始实行了天津市以宅基地换房示范小村的管理办法,之后包括苏州,包括杭州,包括北京,包括深圳等地都开展了一些试点。
像河南省明文规定,退还宅基地到城镇居住,并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可以申请廉租住房和购买经济适用房。把城乡二元化的结构逐步逐步改变成一体化,先决条件是宅基地要退还,那个要经过国务院的标准。我觉得如果把这项工作有所突破,对我们在中国城市化过程当中,怎么样来推行住房的双轨制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