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没有非常建筑之前相比,中国已有了在建筑学上有价值的建筑,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性的开头。
张永和是谁?
2000年4月7日,在东京召开的第七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展国际研讨会,实际上是综合策展人意大利建筑家福克萨斯(Massimi Iano Fuksas)来日做双年展的热身。会上宣布中国建筑家首次参加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虽然有香港和台湾建筑家共有三人受到邀请,但是福克萨斯在基调讲演上特别介绍了中国建筑家张永和,这对日本和整个世界建筑界来说,都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在研讨会上特别介绍的已经确定了八十名建筑家,参加网上虚拟展览会,策展人特别介绍了张永和的《竹化城市》提案网页。会后我立刻通过友人介绍,用国际电话对张永和进行了长达五十分钟的采访。采访内容除了有关张永和参展计划《竹化城市》之外,还有特地提出范围广泛的话题,意在把这次采访作为一个平台,让读者了解初登国际建筑舞台的中国建筑家和他对世界建筑的观察。这个长篇采访赶在威尼斯双年展开幕之前发表在台湾的《艺术家》杂志上,我记得当时主编问我“张永和是谁?”我想,其实包括我在内,当时与建筑世界有关的人都在问:“张永和是谁?”
前往威尼斯
中国建筑家受邀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对我来说非常兴奋,因为中国当代艺术、电影、文学、音乐等都先后在国际上获得广泛注目,然而我热爱的世界建筑行业中,长久听不到中国建筑家的名字,多少有些沮丧,终于有中国建筑家登台,所以我立刻决定前往威尼斯采访。
对国内读者来说,张永和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是一个很大的新闻,他从威尼斯回来之后,各家媒体都纷纷报道,可能有一张被广泛采用而大家熟悉的照片,就是通过左右两扇竹壁可以看到夹逢中威尼斯土红色古老的墙,当时我拍摄这张照片的动机是:竹子,这个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在这么久之后来到威尼斯,和土红色古老的墙形成强烈对比,实际上是两种文化的相遇。
中国登场
在回顾非常建筑十年的时候,很多人都在回想怎样和张永和相识,怎样知道非常建筑,怎样参与非常建筑的工作,受到非常建筑怎样的影响等等。现在我们知道,从张永和1993年成立“非常建筑工作室”来看,已经走过十年的路程,虽然是在1996年底,正式辞去美国莱斯大学教职回国,但是非常建筑和中国建筑界打交道整整十年,我回忆采访张永和这段经历,实际上是想说,2000年是世界知道张永和的开始。
因为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是世界建筑界的最高盛会,组委会非常重视中国建筑家的登台,在宣传品上特别将张永和和其他世界知名以及受注目的建筑家头像放在一起,并且在国家馆展区的综合馆收有对张永和的单独采访录像,在整个展览期间连续播放,这种媒体的宣传力量将张永和一下子带到世界的舞台上。组委会重视中国,重视非常建筑工作的意义,还表现在把装置作品“竹壁”放在主题馆的入口处。张永和的登台标志着世界建筑这个大家庭接纳中国成员,因为那时还没有中国馆。
·观念:张永和的非常建筑 08/08/24
·北京与东京——不同的奥运建筑策略 08/08/20
·鑫苑(中国)置业再向地震灾区捐款200万 08/05/27
·李兴钢:什么样的大建筑 08/04/29
·斯蒂文·霍尔:我拒绝了迪拜,接受了北京 08/04/15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