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访谈长达五个小时,从日中建筑与文化传统一直谈到中国当代城市与建筑设计,聊得很是尽兴、开心。记得我曾经提过这样一个问题:“矶崎先生一直对现实有着强烈的关注,是一个作为知识分子的建筑师,对您来讲,‘未建成’不仅是超出了一般‘功利’意义上的设计,更表达了对城市现实的某种深入关注、批判与建构。这一点不仅在您身上,也在包括丹下健三、黑川纪章、安藤忠雄等在内的几代日本建筑师身上都有所体现,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矶崎先生的回答是:“在一个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刻,肯定需要一个运动、一种力量来推动,对那时的日本来说,就是东京奥运会和大阪的万国博览会。当时国家的变化是政府推进城市/建筑发展,在操作中又需要建筑师来具体表现,比如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时,体育馆的设计找到了丹下健三,也就是说给了建筑师从社会角度去考虑和提出自己的见解的机会。当时丹下健三做奥运体育工程设计的时候是50岁,50岁作为一个建筑师来说是非常年轻的时代,然而当时的政府能够重用他,让他通过一个建筑就产生了非常大的国际影响。在这之前的十年,我一直是跟着丹下先生的,那时所做的设计都是未建成,但是这些未建成在十年之后的重要时刻就变成了建成。”
世界上有许多次奥运会都是举办国不仅藉以大兴土木,还把建筑设计的机会更多委托给本国建筑师,提升本国设计的国际竞争力,矶崎先生提到的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乃是其中最著名和成功的案例。丹下健三设计的国立室内综合体育竞技场在建筑结构(悬索结构)、建筑空间(钢筋混凝土)和建筑语言(象征性)方面的全面探索,不仅使它成为东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成为丹下一生最著名的作品,也成为日本经济腾飞时代“最完美的纪念碑”。
正是东京奥运会,推助丹下健三等建筑师走上了国际建筑舞台,也促动了以后几代日本建筑师的迅速成长。
2
非常巧合的是,在我做法国女建筑师奥戴尔·黛克的访谈时,她也谈到当年密特朗总统的巴黎“大建筑计划”对像她这一代法国建筑师(卡拉特拉瓦、让·努维尔等)崛起的重要意义:
“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没有在法国谈及到建筑的问题了,而从那个时候起,我们逐渐开始谈及建筑上的问题。从那些大型建筑开始,法国政府开始将建筑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加以重视,努力展示给世界的是:法国将会以开放的态度寻找优秀的建筑师在城市中建设出好的建筑。同时,也有一些相对小的城市看到政府的态度,以政府的作为为榜样,为各自的城市在建筑领域内做出更多的贡献。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对法国建筑界起着积极的作用。”“那大概是在80年代初期。那时候法国逐渐开始有一些公共建筑的竞标活动,作为早期类似活动的首批参与者,我们那个时代的年轻建筑师是幸运的。那时,那种活动相比现在要开放,机会也多。”
3
但是,同样的奇迹或机遇没有出现在超速城市化时代——尤其是奥运时代的北京,北京选择了另一种更为“常规的”国际化的模式,通过国际招标,以一系列举世震惊的设计,宣示了它再生的“野心”。
北京的奥运工程(如“鸟巢”和“水立方”)和与之有相同意义的一系列标志性建筑(如CCTV),确实为北京带来了全新而强烈的“激活”因素,国际建筑大师的强力介入和创作激情的爆发,使得新生的本土建筑师显得措手不及。
·富力地产已提交4.5亿股A股的计划 08/08/21
·SST幸福:扭亏得益于资产重组 08/08/21
·花旗调低华润置地目标价至18.89港元 08/08/21
·上海复地中期纯利同比下降42.03% 08/08/21
·万科过冬 08/08/21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