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从物业税试点的几个城市来看,当前物业税遇到的困难主要在哪些方面?
吴立范:物业税在几个城市的试点,都是在假定的条件下空转的。要不要征收的物业税,大家都形成了统一的意识。然而涉及到征收物业税的具体问题,困难还是比较多。比如,采用单一税率还是多重税率,经济房和高价房是否该采取不同的税率,差异有多大等。第二是税基的问题。税基是根据房产的价值来确定的,可如何确定房产的价值。如果房子是通过市场交易的,这就很好解决,因为有市场交易价。可实际上,这部分房子所占比例很小,大部分房子都是以前通过福利分房的形式、补贴的形式获得的,没有价值确定的基础。如何去评估这部分房子的价值?还有房产价值的变化,又该如何去调整税基?第三是在自住房和投机房之间征税的差异问题,我们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包括自住房是否应给以一定面积的豁免税,多少面积。最后物业税有没有地方差异性,各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不平衡、房产价格也不平衡,是否应考虑这些因素来确定不同的税率。
目前试点的城市可能采用差异性的税率。根据各个城市的水平来确定出来的比较合理的税率。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物业税当然难以实施。
观点网:为什么信贷调控会对房地产市场造成这么大影响?会不会造成房地产市场的崩盘?
吴立范:我们其实是反过来看这件事的,我们先是看到了房地产市场的下滑,然后回过头来看看是否是由房地产信贷紧缩造成的,其实这种由结果反推原因的看法是片面的。我觉得把目前流动性短缺、房价下滑归结于信贷紧缩的结果有点过分。我们先问个问题,如果没有去年9月份的宏观调控,现在的房价会不会下滑?我的回答是即使没有去年9月份的信贷紧缩政策,今年的房地产价格也一样会下滑,只是下滑的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因为,从去年9月份的信贷政策来看,主要是在第二套房贷上加重了自付的比例以及在利率上比第一套房调高了。这种做法是对的,我们的政策就应该在第一套房和第二套房上有所区别,因为第一套房是自住,第二套房大部分属于投资性的。所以第二套房贷政策只是打击了投资性住房问题,并没有影响到第一套房的购买。房地产价格下跌来自国际和国内的影响。国际上是美国次贷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房地产业的下滑和整个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相关。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出口下降和通货膨胀上涨,使央行连续多次上调银行准备金比例和利率,对全国的信贷都会影响。所以我们看房地产的情况不能孤立去看,而要放到国家整个宏观经济大环境中去看。这样去看的话,我们就可以看到,房地产的下滑不是单纯信贷紧缩政策引起的。再就是股票市场的变化,房产和金融市场有密切的联系,股市的变化严重影响了房产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在银行信贷上,我们以往在房产的信贷政策上一直都是比较宽松的。以前连楼花都可以卖,现在应该是在逐步规范化,控制风险。过去银行对房地产的信贷过于优惠和宽松了。今后应该不会再有这样的现象了。当然银行这种政策的调整,在目前的环境下,确实会对房地产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这是银行在信贷方面走向规范化的过程,是值得肯定的。
通货膨胀加上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上调利率和存款储备金,地方政府加快经济适用房的推出等诸多方面集合在一起,给房地产商造成巨大的影响。因为房地产商资金的来源一部分是银行贷款,这一部分占了很大比重。第二部分是,楼盘销售后的回笼资金。第三是短期的融资、如发债或者上市等。主要是前两个部分。然而今年,房价下降,成交量低;股票市场融资及发行债券也越来越难,这些都造成了房地产商的资金缺口。过去房地产商是试图从股票市场再融资,发行债券等,可这些方式在目前的情况下都做不到了,行不通了。市场的这些调整都是这些房地产商所没有预料到的。所以我觉得这次的调整也给房地产商带来了很大的教训,不要以为金融市场、股票市场,外部筹集资金的手段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可以行得通的,这些其实并不是可靠的融资手段。房地产商要发展,最主要的还是要靠自己有创造现金的能力。不能完全依赖于股票市场、发行债券等。
造成房地产市场崩盘的说法就有点危言耸听了,目前还看不到这种迹象。没有出现大型房地产公司倒闭的现象,房价短期内也没有大幅下跌,说不上崩盘,但潜在的危险还是存在的。房地产商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发展自己,不要盲目去买地扩张。
观点网:怎么看待当前开发商的救市论?它对新的政策可能会造成什么影响?
吴立范:开发商呼喊救市,是房地产市场不成熟的表现。房地产市场本来就是竞争的市场,这种竞争机制的市场就存在风险,表现在市场走势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可能过高,也可能一段时间内持续低迷,这些都是市场的正常现象。在这个市场里,不管你是开发商还是投机者,都要自己承担这个风险。并且这种竞争的市场本身就有调节的作用,使一部分低劣没有竞争能力的房地产公司淘汰出去,这些都属于市场的调节。因此,我们允许一部分企业在这个竞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一部分淘汰出去。我们又没看到房地产市场崩盘的迹象,没必要救市。寄希望于政府救市,还不如面对现实,找出自己的对策。
·“抄底”美国房地产? 08/08/18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商业地产 08/08/18
·吴立范:房价下滑是市场竞争和调整的结果 08/08/18
·观察:中国房地产迷局 08/08/17
·万科暗降? 深圳年内楼市仍难见底 08/08/14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