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纯粹的公众企业,频频成为舆论的焦点,并不见得是好事。
原本今天想写一些新增贷款额度对民营经济的杯水车薪,以及对民生银行等相对中小企业业务比重较大的银行的文字,但适逢股市连续两日暴跌,免不了作一些文安定人心。
这里就简要先说说新增额度吧,银行作为自负盈亏的公众公司,自然不会主动承担政策解困的扶贫任务,如果说早半年的很多中小民营经济体仍然可能是优质贷款的发放对象,那么在迟来的爱之后这些个体已经存在和暴露出太多无法回避的风险,对于银行来说,这样的个体自然是极力趋避的对象。
当然,只有常年跟踪服务中小民营个体的银行,才能真正了然其业务风险的程度,才可以将手中的新增额度以较高的溢价利率贷款的形式投放于风险相对较小的个体,从而获得其他竞争对手无法获得的高额利润。与此同时增加的,必然是关注性贷款量的提升,可谓风险与机遇并存。
回到我们当前的股市,从绝对跌幅来说,很多公司的股价已经太惨太惨,包括太多太多优秀的公司,比如万科、保利、栖霞、中集、福耀、中联等,当然也有维持相对高位的比如白药、海工、茅台等。
以万科为例,今日收盘市值781.76亿元人民币,而同期在香港上市的中海地产收盘总市值906.05亿港元,按照今天央行公布的人民币港币中间价0.8787计算,合796.15亿元人民币,比万科还高近15亿元。
我个人的股权投资目标较远,由此也忽略了短期内的几乎一切的波动。除非极少数极端悲观的投资者,绝大多数都对未来的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抱有希望。我们假设在本世纪20年代中国的经济规模跃居全球第一的话,这个增长率带来的投资机会谁能小视?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朋友都能认可在超远期的情况下做多中国的战略,而分歧主要在于战术行动,是否应该规避“落凤坡”那样的不确定性,以免折损一侧肱股之凤雏庞统。
从历史的统计数字来说,银行和地产都是能在强经济增长周期内战胜指数的,均值为两倍左右,而同时地产股也同样是波动幅度远超于指数的,假设某个投资者能在地产股中做透了高抛低吸,那么无疑将是投资的王者。
而很显然的是,逍遥我自认为能力并不够,或者说是已经满足于两倍于指数的增长,因此秉着股权投资随时有钱随时买的策略进行投资操作,当然,我们关注的焦点首先是这个行业在长期来说战胜股指,其次是持有这个行业中优秀的增长性公司,并随时剔除濒危的公司而将备选目标提升一个位置。
这样的迂腐的操作行为自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投资者,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主动或被动尝试去抄底或抛顶,这或许是其中本质的不同。
当然,在过去已有的印象中,万科股价的波动幅度也创下了历史之最,目前的价格仅及去年高点的25%。
房地产行业存在着很多不得不面对的压力,这在我前期的文字中已经多次评价过。万科在曾经也确实是做得非常优秀,但从去年行业高潮之后,开始频频现身于诸“门”,除了部分好事者搏位出名之外,万科本身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作为一个纯粹的公众企业,频频成为舆论的焦点,并不见得是好事,不管是正面的报道,还是负面的讯息,吴晓波先生在秦池等公司的文字中就屡次提到这点,或许万科已经失去了在困难岁月的冷静,被一片歌功颂德的文字淹没于好大喜功之中。
同样作为房地产行业的排头兵,与万科共列双子星座的中海,真正符合我前期在博客后的评论中说的——静默做企业,低调走人生。
静默中的中海,离开了媒体圈的镁光灯焦点,多年来却依然是万科最值得关注的竞争对手,矫健的经营风格和稳健的财务数据中,难道真的不再有值得万科汲取的养料?
万科是否一定要崇洋而效帕尔迪、学索尼呢?就在身边的中海地产多年来的回避舆论,莫非不值得求索?
如果是可口可乐,该学习的是谁?其实最大的学习目标正应该是身边紧随着的伙伴百事可乐。如果说可口可乐的成功靠的是配方,那么百事可乐又是依赖什么而成功并在市值上一举超越可口可乐呢?
·这把剑,让她的人生精彩 08/08/12
·韩世同:降价才是“跑赢楼市”的根本 08/08/12
·俄格冲突与强权博奕 08/08/12
·广东银监局王敏:宏调应是“大鱼吃小鱼” 08/08/12
·焦点万科与低调中海 08/08/12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