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近期呼吁放松宏观调控防止经济下滑的声音越来越强,房地产公司的融资渠道也开始放宽。
一场跨时一年的“徐牛”对赌,以北大教授徐滇庆登报致歉收尾。但是,徐坚持认为长期看,无论是深圳还是全国的房价都会继续上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调整,似乎也开始显露出一定转机,而深圳6月豪宅频推,为徐的后话增加了底气。
依据深圳国土和房产管理局网站的数据,6月份深圳商品房的成交价格已现上升趋势,别墅成交量放大,6月22日更是以全市商品房成交均价21657元/平方米,超过了去年同期均价。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与之遥相呼应,6月份商品房成交量激增,房价涨跌互现。恰在此时,放松货币政策的呼声日隆,地产商发债融资的渠道洞开。
售房促销花样百出
2007年,全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涨幅高达17.5%。北京的房价涨幅更是达到了44%。进入2008年,房价一改以前的高歌猛进,涨幅趋缓进而回落。而“价滞量缩”成为当前楼市的标准样式,也给地产开发商带来前所未有的资金压力。房地产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然而从今年初开始,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出台,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资金越来越紧张。银行信贷收紧、股市融资变难,一直扛着房价的开发商不得不在销售上做文章。“买楼送宝马”、“买房送装修”、一次性付款九折……甚至阔别京城楼市7年之久“无理由退房”等促销招数也重现楼市。
位于北京南三环和南四环之间的一个楼盘,其促销力度之大,曾被北京媒体称为“四环内惊现单价低于万元新房”。据《证券市场周刊》记者调查,该楼盘周边的房价基本在14000元/平方米,但是其所谓的“某些户型确实最低折扣加上优惠冲抵,实际购买的单价仅为9866元/平方米”,是特指朝向为北、销售不畅、居室布局较其它户型相对较差的少数户型,且享受万元以下优惠的前提必须是全额付款。
“有能力全额付款的未必会选这类户型,没能力付款的自然也享受不了这个待遇,如此降价华而不实。”参与了上述楼盘团购的投资者李先生告诉记者,所谓的“房屋销售均价”,并不能真实反映楼价。据了解,4月3日开盘的4号楼与4月12日开盘的5号楼——两栋均为9层塔楼,相距50余米,其楼层、户型设计完全一样。4号楼的销售均价为12700元/平方米,开盘日是9.9折,全款是9折,开盘当日即售出近85%的房子。随后开盘的5号楼均价每平方米上涨了380元,促销手法与4号楼盘完全一致,但销售速度明显放缓。4月26号,21层的塔楼1号楼开盘,随后开发商加大打折力度,推出“买房送车”的促销活动,并适用于所有已开盘的房子。看上去打折前的买房人吃亏了,但记者研究了李先生提供几份买房合同后发现:同为西南朝向的同层同户型房子,即使考虑打折等优惠措施,4号楼的房子在4月份开盘当日的售价,也要比6月份以同样付款方式购买的6号楼便宜了998.45/平方米。
这个楼盘的促销虽然花哨,但在房价上却是“假摔”。李先生表示:“开发商定价不必报物价局批准,先定价再打折,其实打的是心理的折扣。”
六月放量难言回暖
记者调查发现,近期北京地产商通过加大促销力度,带动销量的情况比较普遍。位于北京东四环的一处楼盘,去年10月开盘是均价18000元/平方米,截止到今年5月份,价格曾最高拉升至均价18600元/平方米,但成交量萎靡,6个多月仅售出40余套。5月中旬,开发商因上市等原因调整了部分户型的价格,打折促销,6月20日之前均价最低探底16500元/平方米,其间销售量激增,“每周轻松售出近10套房不在话下”,其工作人员表示。6月20日,该楼盘较抢手的小户型一居室均价上涨了1000元/平方米。7月1日下午5时许,记者再去采访时,原来购房享受的9.8折已经升为9.9折。记者见到销售大厅内依旧冷清,但售房示意图上200余套可售房仅存零星未贴已售标志。
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公布的数据,6月份北京市期房住宅销售11946套,相比5月份的7931套增长51%,但同比去年6月降幅仍近四成。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现实操作中存在大量的已购房客户延缓网上签约的现象,官方的公布数字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不排除实际的销售情况还要好的可能。
国信证券房地产行业分析师区瑞明认为,6月份的北京楼市成交量激增,是因为近半年来楼市冷清,大量需求被抑制,在地产商打折促销的刺激下,购买力有所释放。纵观北京楼市今年前26周的成交量,其走势与去年同期基本上一致,惟一的差别是今年没有出现往年的“红五月”行情。而且他强调,在数据上看不出来是否有热钱进入的迹象,也难以判断成交量是否“回暖”。根据国信证券对截止到6月29日这周的数据分析,北京、深圳和天津等地的销量近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是这种情况并不是全国的普遍现象,总体来看,目前全国的房市还只能说是“整体偏弱,弱中有强”。
而据某知名网站一份题为:“6月销售量的猛增,您认为这会对北京楼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的问卷调查则显示:截止到7月9日,认为“楼市快回暖了,价格趋于稳定”的支持者2537人,占26.54%;认为“时刻变化,难以判断”的1652人,仅占17.28%;而认为“购房者依然观望,价格会下跌”的却有5369人,占56.17%。可见开发商目前的打折促销策略,难以激发更多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发债成房地产公司融资新路
资金是房地产的血液,而今年以来房地产公司已经处于严重供血不足的境地。国泰君安的分析报告称,假设2008年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10%,银行贷款同比既不增长也不下降,开发商自有资金同比增长36%,则2008年房地产行业资金缺口7100亿元。
但是,近期呼吁放松宏观调控防止经济下滑的声音越来越强,房地产公司的融资渠道也开始放宽。并且房地产公司债的发行也不断受到投资者的热捧。7月2日,新湖中宝网上发行的90万手2008新湖债仅17分钟即被投资者抢购一空;7月8日,保利地产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于7月11日开始发行43亿元公司债。今年5月份以来,发行公司债获批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包括:万科59亿元、保利地产43亿元、新湖中宝的14亿元以及北辰实业的17亿元。
融资政策的松动,对于地产行业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放行公司债发行适合房地产企业的现实需求,并且对房地产业未来的发展格局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但从另一个方面而言,地产商扎堆发行公司债也印证了舆论对众多房地产公司资金链普遍比较紧张的判断。市场人士表示:因为银行贷款这个渠道已经越来越难,房地产公司为获得资金已经可以说是不计成本,这也使得目前发行的债券的利率水平很高。例如,近期发行的新湖中宝8年期债,每年付息年利率高达9%,且还附带有提前赎回等条款。另一方面,为了保证现金流,部分房地产企业盈利的目标已经让位于保证一定的销售量。
·雪中送炭 保利地产完成43亿公司债发行 08/07/16
·新湖中宝 14亿公司债媒体“疑云” 08/07/16
·深圳岁月 花样年成长的烦恼 08/07/16
·证券市场周刊:地产债或成地产商救兵 08/07/15
·杨国强进军台湾地产及能源产业 08/07/15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