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板
  • >> 观点网 >> 2008博鳌房地产论坛 >> 正文
    张玉良从商
    https://www.guandian.cn 观点2008-06-26 10:45:30 来源: [ 《观点》杂志 ]
    发表评论 打印文本 致信编辑

      张玉良的人生历程和绿地集团的发展之路,似乎都带着几分传奇色彩。

      张玉良的人生历程和绿地集团的发展之路,似乎都带着几分传奇色彩。对于张玉良来说,1992年是整个人生的转折点。而1992年,也是与他同时代人的一个转折点。

    张玉良

    绿地集团董事长 张玉良

      当时36岁的张玉良离开上海市农委,拿着2000万启动资金组建上海市绿地开发总公司,目的是“给上海绿化找钱”,16年后,他还给了上海一个全国500强。

      单从企业背景来看,绿地有着很强的政府背景,作为由农委和建委投资的房地产企业,在很多人眼里,获得成功似乎是一种必然,即使取得再大的成就,也无非就是“靠山吃山”。但事实上,当时有同样背景的房地产企业并不少,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很多都已经由于经营不善而关门。

      1996年起,绿地的商品房销售一直位居上海市前列,但是还没有走出上海的绿地并不能算是一个名震江湖的地产集团。张玉良不甘于现状,他一直在为绿地的全国计划做各方面的准备。

      张玉良常说:“企业要做政府想做的事情。”这句话不难理解。但要琢磨出其中真味,做出良好感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张玉良就做得很好。

      胡雪岩和印尼华侨林绍良是张玉良非常推崇的两个人物,他们的共同特征在于,都有着极好的政府沟通能力,即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出力,为政府分忧解难。林绍良给政府种橡胶、节约外汇;胡雪岩给朝廷运大米、购药品;而绿地,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给政府做绿化——包括参与旧城区改造,进行大规模的公共绿地建设,强调中低价房的建设等与政策导向十分契合的动作,不但为绿地集团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美誉,获得政府的优惠政策,建立并巩固了绿地集团的品牌。

      “做政府想做的事”,把政府导向和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张玉良积累了丰富的社会、人脉资源。同样,绿地在其他城市获取项目和土地往往也比较顺利,快速地完成了在全国拓展的目标,成为全国企业500强之一。

      处世之道,讲究张弛有度,经商同此理。能够在市场和政府之间游刃有余,张玉良凭借的是其能够合理利用政府资源的能力、与社会各层面沟通的能力以及高超的资本运营能力。

    相关文章

    ·2008博鳌房地产论坛区域开发商专访 08/06/26

    ·任志强的委屈:公共产品缺失激发矛盾 08/06/26

    ·人保入主华闻控股 新黄浦归属未终局 08/06/26

    ·证监会:逾期未整改不受理再融资申请 08/06/26

    ·第一太平戴维斯08博鳌房地产论坛获殊荣 08/06/26

  •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

观点 © 2005-2006 guandi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B2—20050206] 关于我们 | 业务联系 | 友情链接
网上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