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从未如此在意全行业的形象,并且在言论上保持一致。
截至6月17日20:00,根据观点对于“中国房地产企业捐助情况”的统计,合计约23.4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在商业全行业中表现尚好,但是王石的言论,社会对万科“捐款门”的抨击延展到全行业。这也是聂梅生开篇一席话的原因所在。
事件的起因是“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当天,万科集团总部捐款人民币200万元,这遭到了部分网友的质疑。王石在博客中回应称:“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成为负担。”
“万科在此次捐款中所做的事情没什么不对,就是王石的话说的不大好。”另一位地产企业家在论坛主题发言中略显平和地表示。
在此次万科确认1亿元用于灾后重建之后,即使业界也对“捐款门”讳莫及深。在论坛中,有颁奖嘉宾在给企业颁发企业社会责任大奖时,在台下迟疑了好久,用十几分钟的时间来确认是否有万科名列榜单之列。
“前段时间看到很多捐款的排行,引来比较多的争论,我认为不要把个人当成企业,也不要把企业的行为当成个人的本质,把企业行为和个人行为联合起来的。所以公众对企业的理解也是需要改善的。”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也希望社会对于企业行为和个人行为可以做一个区分。
恒隆集团董事长陈启宗的说法比较公允。他认为首先的前提是“企业的责任主要是照顾到股东,让股东去做捐钱的事,因为钱不是我的,钱是股东的,我的责任是替代他们赚钱,我赚钱了由他们捐钱。这些是常常需要做的。”但是遇到突发性的事件似乎应该换一种思维,“例如四川汶川大地震,这个是常规的事情,是突发性的,所以我建议我们的股东可以谅解我们所做的贡献,总的来说,这些都是好事。”
板子打在谁身上?
多重因素导致开发商被某些人士冠以“丑陋的开发商”名号,这让行业认为“团结”至关重要。这也成为房地产业界从未有过的主论调。对于经常由自己人惹祸上身的“偏见”以及因此而导致的民众的“激愤”,与会者希望可以有一个改观。
中房集团理事长孟晓苏在博鳌房地产论坛的各分论坛中多次提醒开发商要“谨言慎行”。尤其在某些观点的表述时,更要注意把握分寸,而不是随便开口。孟晓苏的言论中,包含着对部分企业家所提出“拐点论”以及“剧变论”的不满。
“嘴巴大的问题,如果钱多的话,自然会吸引嘴巴大的问题。钱多的人应该小心,钱不多的人也应该小心。”陈启宗称。
·行业整风? 博鳌共识:房地产业形象自救 08/06/20
·南方都市报:房地产不缺钱缺人气和市场 08/06/20
·广州日报:博鳌共识 楼价步入下行通道 08/06/20
·星河湾地产博鳌获四项殊荣 08/06/20
·面临“钱荒” 转让资产或出售项目是良策 08/06/20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