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崩溃使公众开始关注“消费者保护”的话题,因为许多家庭丧失房屋赎回权,另一些业主则严重拖欠按揭款。
保护消费的政府管制措施到底在多少程度上保护了消费者?
房市崩溃使公众开始关注“消费者保护”的话题,因为许多家庭丧失房屋赎回权,另一些业主则严重拖欠按揭款。当然,消费者在决策中的无知或认知缺陷与房市泡沫并无多大关系。许多低收入低学历并且也没有多少金融嗅觉的房主都是。。。。
另一方面,贝尔斯登、花旗银行和瑞士联合银行等经验老道的放贷巨头们却因为在抵押担保证券方面的大量支付而造成了数以亿计的损失。这些银行的高管拥有公司大量的股份和期权,因此也损失了不少。政府监管当局造(并非出于私利)成这些公司的高管在收益和损失方面的极不对称。金融领袖们知道,当许多银行同时陷入金融困境时,银行监管部门的“(银行规模)太大而不能破产”的原则就将被采用,因此那些拥有股份等权益的管理者的损失至少会部分地被挽回。当JP摩根购买贝尔斯登时,贝尔斯登的股权投资者已经损失惨重,但是如果美联储没有对贝尔斯登的资产提供290亿美元的担保的话,那这些股权投资者的损失将更多。
波斯纳强调的消费者无知及认知缺陷并不是导致房市泡沫的原因,原因是人们对房价上涨还将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的信念。过去数十年最伟大的央行领导者阿兰·格林斯潘认为要区分价格的过分上涨和合理上涨是十分困难的。事实上在价格泡沫时期,包括央行人士在内的监管者,常常也都会陷入和民众一样的乐观的疯狂之中。当受管制最严的行业之一的商业银行在房市泡沫中表现如此之差的时候,更严格的管制还能帮上什么忙吗?
我不是想否认消费者在购物时常常不能获得完善的信息,但是他们并不需要完全依赖自己掌握的信息来购物。公司间在争夺消费者时,获取并保持商誉所带来的好处是对商品质量有力的监控。例如,信赖WholeFoods、Safeway等超市的购物者已经提供了很多信息,顾客。。。。。。。。。。消费者不需要知道全部的信息便能购买到高质量的商品,这不是因为监管者的勤奋,而是因为公司对声誉重视。
我同意波斯纳的公司不想自毁声誉的看法,并且公司在宣称以下情况时绝不会犹豫:他们不使用反型脂肪--一个纯自愿的自律条款;。。。。;他们产品盐和脂肪的含量比以前更低了;或者他们的航班比竞争者有更高的准点记录或者更舒适的座椅;他们的汽车比竞争对手有更好的维修记录或保值价值;或者他们能阻止erectal机能障碍、更低的胆固醇含量、由于更有效的成分因此能更好的治疗病痛,或者对用户的身心有其它方面的正面作用。
波斯纳看上去相信消费者由于更忙碌时间比过去更高贵,因此获得的产品信息比以往更少了。他们的时间更宝贵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人力资本上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如更高的技能,更有效率的使用和加工信息。互联网也使消费者在获取信息上变得更容易,无论是提供酒店价格或待售车辆价格的比较,还是各种药物和医务治疗的效果及副作用的信息。使得消费者时间更宝贵的因素也使他们在获取和处理欲购产品的信息上变得更容易了。
近些年,各种各样的团体迫切要求在消费者所有类型的选择上都应当加强管制,包括吸烟、食用快速食品、食品材料的使用(如反型脂肪)、酒精饮料的饮用以及许许多多其它的产品和服务。在消费者选择上需要加强管制的压力并不是来自于消费者觉得在获取产品信息以及使用产品的后果方面更加困难。波斯纳提及的认知缺陷并没有变得更普遍更有害。事实上,加强对消费者选择的管制的趋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一些利益集团不愿接受那些选择罢了。尽管一些人知道(甚至过于夸大的认为)吸烟和过量进食对健康的不良影响,但他们还是愿意吸烟或者过量进食变得超重--这在许多人(包括医学专业及非医学专业)看来是不能接受的。举个例子,青少年体重的上升的原因并不能用认知偏见来解释,而应该是快速食品成本的急剧下降以及互联网和其它需要久坐的游戏的发展造成的。对消费者选择的干预的持续增加还表现在对个人权利的侵蚀,因此,当消费者的选择有害和昂贵时消费者及其拥护者便责备其他人。
我并不否认在一些错误造成的结果非常严重时以及在竞争力量不能促成充分的保护时,管制是有必要的。一个例子是,允许起诉那些手术时犯明显的错误(如将海绵留在了病人体内)的外科医生。另一个可能的例子是对航空安全的管制,尽管当其发生事故时已损失惨重,当然我们需要忽略管制措施和政府安全制度经常不够充分而且充满误导的事实。
尽管有一些重要的例外,但总体上对消费者选择的加强管制的趋势是令人不安的。当消费者不用对自己的决定负责时,当消费者做出错误决定却能够起诉或者获得赔偿时,他们在未来将做出更差的决定。消费者当然会犯错误,但是如果他们必须忍受自己决定造成的结果时,他们就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只要消费者对自己所作的好坏结果都负责的话,那么他们将比监管者、立法者能更好地按自己兴趣去做决定。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是一个政府管制的最低限要求者的原因,也是我为什么强烈选择那些基于消费者责任和竞争规律的管制措施的原因。
·消费者保护 08/05/26
·世界15大绿色环保建筑 08/05/26
·戴德梁行:贵阳一季度楼市凝冻来袭 成交放缓 08/05/26
·汶川 为什么建筑会成为生命的杀手? 08/05/26
·滨江发布中签率公告 08/05/25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