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板
  • >> 观点网 >> 研究院 >> 正文
    世家报告:大地震对成都房产市场影响
    https://www.guandian.cn 2008-05-23 16:35:56 来源: [ 世家机构 ]
    发表评论 打印文本 致信编辑

      3.3.2 从产品形态来看,高层住宅降价压力陡增,而低楼层、低密度的别墅和花园洋房价格会有上涨的趋势

      由于地震使购房者对高层和超高层产品产生的恐惧心理,购房者更加倾向于选择低密度和低容积率的产品,即使选择高层和超高层产品,也会青睐较低的楼层。这使得该类产品的销售压力增大,短期内降价压力陡增。

      而低楼层、低密度的别墅和花园洋房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价值则会被高收入者重新认识,由于需求的推动,该类产品的价格会出现上涨的趋势。

      3.3.3 从产品品质来看,高品质、高安全性的产品会出现“品质溢价”,而低安全性、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则会被市场冷落

      受“5.12”大地震的影响,高品质、高安全性的产品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其价值被重新发掘,出现“品质溢价”,必将成为市场追捧的对象。

      随着购房者对产品安全性和抗震能力要求的提高,低安全性、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则会被市场冷落,就算价格大幅下调也可能出现滞销的现象。

      3.3.4 成本上升仍将持续,长期价格有上涨的压力

      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基本面受此次地震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且地震会进一步加大房地产商的成本压力。当前已经存在的通货膨胀以及灾后重建对大量原材料的需求所带来的价格上涨压力,都会促使房屋建筑成本增加,进而推动房地产产品价格上涨。

      此外,“5.12”地震的发生促使成都及周边地区住房防震设计标准提高,而防震标准的提高将带来成本的大幅增加,据专家分析,新建造住宅成本增幅可能在20%~30%之间。

      综上分析,在CPI的居高不下、灾后重建带来的原材料价格上涨、抗震设计标准的提高的共同作用下,震后房地产市场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长期价格有上涨的趋势。

      3.4 消费敏感点

      3.4.1 产品质量备受关注,高层建筑高楼层销售考验营销

      由于地震对购房者心理的影响,在选择房屋时,建筑质量和安全性将成为购房者首先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产品选择方面,框架结构、低密度、中低楼层的住房将成为购房者的首选对象。但是由于受成都住房供给结构和购买能力的双重限制,电梯公寓仍然是大多数中低收入者无可奈何的选择,不过购房者将更加倾向于选择高层电梯公寓的低楼层单位。因此,未来几年内高楼层单位的销售将是成都房地产营销的一个重大课题。

      3.4.2 依托企业品牌,注重产品促销方式

      处于当前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时期,打造开发商品牌美誉度将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的环节,品牌美誉度高的企业将给购房者有力的心理保障,其产品将倍受市场追捧。例如在本次地震中中冶承建的产品表现出良好的抗震能力和可靠性,这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鲜活的宣传,提高了其知名度和客户信赖度。因此,房地产企业一方面应花大力气进行品牌的宣传与建设,另一方面利用其已有的品质产品作为鲜活的例证,为产品销售提供较为有力的保障。

      此次地震给人们留下的心理阴影是持久的,需要时间来消除。在震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抗震救灾是政府和社会的首要任务。因而,房地产企业在进行产品宣传时,应更多地注重公益性公关宣传活动,树立企业的社会公众形象。

      3.4.3 消除购房者对产品安全性的认识误区和担忧,对已经落地的项目需要趋利避害、因势利导,而对处于规划中的项目可以充分发挥管理的柔性价值

      对于已经落地且无法重新定位的项目,我们需要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在销售中积极去引导购房者的购买偏好,消除其对高层住宅的恐惧心理。

      而对于正处于规划中的项目,我们可以依据目前新的市场形势,发挥管理的柔性价值,及时对产品和需求重新做出审视和定位,主动出击,顺应市场形势的变化。一方面,依据潜在购房群体购买心理的变化和现有产品存在的不足之处,把握新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产品的更新换代,在产品品质、安全性、抗震能力和成本控制方面做出新的探索,并用积极的宣传策略去迎合和吸引消费者,引领市场发展的趋势。

      四、结语

      毫无疑问,本次地震将会深刻影响到消费者的购房偏好和心态,进而深刻地影响成都房地产业的发展格局,对整个成都房地产行业来说是一种挑战,对行业内的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虽然地震给市场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但它更从需求的源头抑制了房地产行业的非理性发展,挤压行业内过多的投资、投机行为,对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而言未尝不是一个利好,同时也为行业内积极探索、勇于开拓的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由于地震对消费者的影响更多的在于心理层面,因此,在恐慌平复、灾情过后,可以预期,市场将逐步回归良性发展的轨道。

    • <<
    • 1
    • 2
    • 3
    • 4
    • >>
    相关文章

    ·汶川地震灾情播报(5.25) 08/05/25

    ·汶川地震灾情播报(5.24) 08/05/25

    ·影像志:震后余生(5.25) 08/05/25

    ·影像志:震后余生(5.24) 08/05/25

    ·苏宁环球定向增发3.9亿股 盈利前景仍存疑? 08/05/25

  •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

观点 © 2005-2006 guandi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B2—20050206] 关于我们 | 业务联系 | 友情链接
网上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