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在联系日益紧密的全球金融市场,已经几乎没有什么地方能够幸免。Dealogic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放弃IPO筹资计划的公司数量达到90家,自网络泡沫破灭以来的最高水平,高于去年第四季度的78家,而在2001年第一季度,被搁置的上市交易为93笔。大型IPO项目更是少得可怜,仅信用卡集团Visa一家的IPO筹资额就占了全球总额的一半以上,超过10亿美元规模的项目,到现在为止全球也只有20多个。
事实上,就连一度被部分乐观的分析人士认为不会被次贷危机影响很大的A股市场也没能幸免。4月,银河证券位于北京阜成路的营业厅里,新来开交易账户的人零星可见。见惯了排大队的工作人员忽然一下子轻松了很多:“现在的人比年前少多了。”一位工作人员说,为了扩展业务,公司已经派客户经理入驻临近的工商银行进行推广促销活动,为前来办理业务的银行客户提供免费开立交易账户。即便如此,前来开户的人仍然是门可罗雀,与几个月前的景象大相径庭。从年初到目前为止,中国A股IPO项目只有19个,虽然集资总额与去年同期持平,但主要是因为大蓝筹中国铁建“A+H”高达55亿美元的融资额所致。
机遇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事实上,在疲软的市场面前,并非只有悲观情绪。软通动力的CEO刘天文便是个乐观主义者,其所带领的这家软件外包公司原计划在纽交所上市,尽管现在很可能将上市时间推迟到明年,但刘天文却对未来充满信心,“其实公司业务并没有受到影响,但市场价值上却出现了偏离,不论什么行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他对《环球企业家》说。软通动力于2001年成立,去年获得了来自富达基金、永威投资等风投4500万美元的融资。
在投行的高管们看来,即便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下,IT、可再生能源以及消费类产品的生产行业仍然会比其他行业“稍微好一些”。这是由于这些行业或者受益于中国国内商业和消费者的强劲支出,或者是既没有过多的出口业务,也不易受到原材料涨价的影响。正是这些企业支持了中国第一季度IPO的金额仍然保持着上升趋势,增长了46%。
实际上,银行家们并没有因市场放缓而变得清闲起来。4月初,在见到了数家中国企业的首席财务官们之后,企业的热情和踊跃让德意志银行环球股票服务部副总裁常凯斯颇有些意外。“还是有很多企业想去国外上市,但是因为美国的情况不稳定,所以头两个季度会比较慢。”他对《环球企业家》说。毕竟在依旧动荡的市场环境中发售新股多少会让人感到不安,“市场确实不太有利,上了结果也未必好”。
而对于那些急需上市的企业来说,时间点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它们或需资金,或想借上市赢得知名度并留住人才,并没有停下上市脚步。太平洋保险、茂业国际等企业纷纷表示,即将在第二季度卷土重来。一些对筹集资金需求较大的企业甚至已经开始另谋他途,转而投向私募基金。刘天文表示,他的最新计划就是在上市前先作一次融资,以增加资金实力。
此外,接下来中国公司更多的机会可能会出现在IPO之外。由于目前境内资本市场活跃,国内流动性过剩,公司如果可以充分在国内资本市场进行战略性的资本运作,去国外进行并购,在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龚方雄看来,这会是一个“百年不遇的战略性机会”。
·杨国强的“粉丝” 08/04/22
·中航地产一季度利润下滑 08/04/22
·穗恒运收购广州证券20%股权 22日复牌 08/04/22
·中国残宴 08/04/22
·2000年与2007年市场基本面比较 08/04/22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