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以增发方式筹资5亿美元,主要用于缴纳拖欠土地出让金。机构投资者面临是否继续为其输血的抉择
为缓解债务危机,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恒大地产)在上市折戟后,重新拟定私募计划。《财经》记者获悉,恒大此次私募可能将以增发方式进行。增发新股后,机构投资者占恒大地产股权比重可能将进一步增大。
有媒体报道,恒大地产私募数额最高在5亿美元,但这一消息尚未得到恒大地产及其投行证实。
“与公开发售相比,私募价格低,收益大,更易吸引机构投资者。”一位负责恒大上市及私募计划的投行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
但他拒绝透露此次私募的金额、股价等更为详细的内容。“在未上市前,恒大地产只是一家私人公司,这一切都属于商业秘密。”他说。
业内观察家指出,恒大在准备上市前已作过一轮私募,包括德意志银行、美林在内的很多机构投资者已经在恒大投入大量资金,原本预计恒大上市后便可解套退出。但恒大上市未果使得恒大遭遇债务重压,对这些机构投资者而言,必须面临一个选择:是继续为恒大输血以博未来上市的可能性,还是放弃输血任由恒大自生自灭。
3月20日,恒大地产在香港交易所网站发布公告,宣布中止上市计划。招股书显示,恒大融资总额的53.6%将用于支付未付土地出让金及现行项目资金,9.1%用于部分偿还瑞信借取结构担保贷款。
上市遇挫,恒大亟需面临一系列负债问题。据其招股书财务报表显示,至2008年1月,恒大未偿还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已达111.334亿元。此债务尚不包含恒大向机构投资者近10亿美元借贷,以及其拖欠的土地出让金。
2006年11月,恒大地产与德意志银行、美林及淡马锡签订协议,以三分之一股权作押,三家机构投资者出价4亿美元认购恒大8亿股可换股优先股。
2007年8月,通过另一上市保荐人瑞信担保,恒大再次筹得4.3亿美元境外贷款及2000万美元境内贷款。
2007年9月,恒大通过抵押恒大御景半岛项目,再次向美林贷得1.3亿美元,用于购买土地。
按计划,恒大上市后,将以许诺的高额融资收益回报机构投资者,并偿还结构担保贷款。同时,机构投资者在恒大占有的股权,也将得到稀释。
按恒大与机构投资者签订的协议,恒大若能在2008年6月6日前完成上市,其回报将不少于股票发行总价值的40%;若至2009年方完成上市,承诺回报则增至不少于70%。上市后,机构投资者股权将稀释至3.66%;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则以持股68.16%,重新实现对恒大地产的全权掌控。
一位业内分析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机构投资者原计划在恒大地产上市后套现,如今,在其上市遇阻的情况下,同样无法抽身,只能以私募的方式,帮助其继续融资。”
他指出,与公开发售相比,私人配售价格较低,更易吸引机构投资者,但融资规模将大幅缩水,融资条件亦更为苛刻,存在被杀价和控股的可能性。
尽管如此,以各种方式继续融资,是恒大地产解困的惟一途径。数据显示,2006年恒大土地储备仅为不足600万平方米。为扩大上市融资规模,恒大通过银行贷款及多渠道融资,迅速扩大土地储备。2007年一年间,恒大土地储备膨胀近8倍,达到4580万平方米,但其中大部分均未开发。
恒大在全国开发的33个地产项目中,共有29个是2007年3月后动工或计划动工的,其中28个计划在2008年4月后才对外预售。
受市场影响,14个预计在2008年四五月间预售的项目,很可能延期或缩水。这将进一步影响恒大地产本已紧绷的资金链。目前,恒大多个地产项目均在降价,最大降幅达五成,以加快资金回笼。
·优质房企资金链隐现危机迹象大 08/04/03
·新湖中宝将发行14亿公司债 08/04/03
·宝钢清理地产业务 恒大复星或成接盘手 08/04/02
·恒大欲私募解困 机构投资者左右为难 08/04/02
·范小冲:资本市场防范土地风险 08/04/02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