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这个忙于挣钱疏于运动的城市,以运动为主题的奥园集团不但发展可喜,而且还布局全国,成功上市了。
作为奥园集团的新任营销总监、新闻发言人,罗江海最愿意谈的是奥园集团经历过的酸甜苦辣,尤其是两次大的转折点——和中体奥园的分家及借壳上市的失败。回想起这两件对奥园集团发展至为关键的事情,罗江海的言谈之间已经是一片泰然,他认为虽遭受了一些困难和挫折,却催生了今日奥园集团品牌和风格的形成。
2008年年初,《观点》杂志对罗江海进行了专访。
《观点》:请问奥园最早做体育地产的理念是来自哪里?当时广州对健康、运动的观念不像现在这么普及,您认为当时的市场环境是否成熟呢?操作过程中有什么困难?
奥园集团品牌营销中心总监 罗江海
罗江海:这是郭梓文主席去参观了洛杉矶奥运村之后受到的启发,从那里得到了灵感。而且,正是因为没有人做,正是因为环境不成熟我们才做的。环境不成熟所以前期花费的成本是比较高的,没有开盘之前,我们的体育馆已经落成了,当时有很完善的体育设施,游泳池、网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检测中心——主要是检测现代人的亚健康,这套设备我们开盘之前已经全部完成了,可能其他楼盘没有这个设备,所以我们上市也是很自信地打出了体育地产。
而现在的市场环境和当时又不一样了,所以我们现在做的运动就不是当初的概念了。比如我们在广西的一个项目,不纯粹是社区理念的运动场所,而是把整个城市的体育设施当成我们配套一部分,整个地块都包起来了,还有体育公园,这个是升级到另外一个层次了。
《观点》:2002年广州奥林匹克花园的合作出了一些问题,但现在看来,这实际上是奥园建立自己品牌的开端,是奥园发展历程中一个最重要的转折点。2002年以前的奥园和2002年以后的奥园在品牌运作上有什么变化?
罗江海:整体思路没有什么大变化,还是以复合地产为主,只是首先选择了奥林匹克运动概念进行复合,可以这么说,正是因为中国奥园有了复合地产的基因所以才会选择奥林匹克运动概念进行复合,现在我们还是在持续复合地产的主题,但融合了更多的内容,包括教育、旅游、动漫产业等。
从长期来讲的话,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品牌来做,自己主动性会强很多。毕竟奥林匹克花园这个品牌要奥委会认可,授权有一定的时间段,奥林匹克花园这个牌子以后不能再使用了,会受到这个东西的制约和限制,我们提前退出是比较正确的做法。
《观点》:2003年时,奥园推出了一个“新奥龙”计划用来做品牌输出,为什么奥园会选择在当时做品牌输出而不是自主经营呢?
罗江海:当时公司是以项目为主的公司,还没有做到全国性的规模,我们希望把品牌的理念,品牌效应最大化地扩散,后来我们陆续做了上海奥园,北京奥园,我们都是以入股的形式去做的,包括天津奥园,在那个阶段是2001、2002年,我们认为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就把奥园这个品牌打出去了。我们还在2002—2004年陆续输出一些品牌,是想持续扩大我们品牌影响力,实际上我们也做到了。当时是为了扩大我们品牌影响力,扩大知名度,把奥园的品牌打出去。但是不同的阶段应该有不同的目标,现在我们已经打通了国际资本市场,上市之后可以做一个效益的评估,我们如果单纯做品牌输出和独立开发的话,这个效应相差很远,不同效应底下我们花同等的人力资源去做这个事情,这样机会成本会比较大,所以我们还是要坚持做独立开发。品牌输出我们不会再考虑了,品牌输出同样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资源成本和管理成本,更重要的是会存在管理的风险,随着项目越来越多,你在监控上面需要更多的资源,所以我们打通国际资本市场之后,没有必要再持续做品牌输出。
我们自主开发一个楼盘,它的经营收入能够比做品牌输出的10、8个项目都要多。
《观点》:现在奥园已经不做品牌输出了,多为自主开发、经营,这种角色定位的变化使得奥园在品牌树立的模式上有什么变化吗?
罗江海:推出那样一个计划是因为当时奥园的品牌知名度还是比较低,建立一个品牌之前要进行品牌培育,那样做是为了扩大品牌影响力和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实施过程总体是比较顺利,但是在具体执行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没有把品牌的理念彻底灌输。而现在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现在奥园地产借上市之机已打通国际资本市场,公司实力更为雄厚,从经济角度来说独立开发的效益优于品牌输出,另从品牌的稳定性及持续性来看,这种方式也会使品牌的发展更加稳定。
《观点》:奥园一向擅长“主题地产”,除了已经比较成熟的体育地产,刚开始涉及的艺术地产,奥园以后还会选择什么样的主题呢?在多种题材的主题地产的运作上会有哪些不同?
罗江海:今后还会选择动漫产业、区域总部经济等产业为主题。不同的产业运作不同,以区域总部经济来说,我们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加快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鼓励跨国公司到奥园总部基地设立区域总部为方针。
《观点》:我们发现近期奥园在一系列产品的相关开发上对品牌有所延伸,比如说一向以住宅地产为主的奥园开发了小资天堂这样的商业产品,这是否是公司在策略上有所调整,如何将奥园原本的主题地产的概念与商业项目结合起来?
罗江海:这不是在公司策略上的调整,这是符合公司一贯的发展策略的。南国奥园•小资天堂融入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并且形神兼备,在这里“形”是指包括建筑风格、产品立面等,南国奥园•小资天堂是南中国首个一站式艺术创意主题商业中心,以艺术的主题定调,欧式商业街的风格产品类型有SOHO工作室、个性化街铺、酒店式公寓等,宜商宜居,更适合发挥DIY精神的空间。“神”是指产品包装、推广活动等,南国奥园•小资天堂在推广方式上紧密与创意产业相结合,举办的活动有“赢在奥园”创业大赛、淘宝墟活动等。
赢在奥园创业大赛以“自主•创新•创业”为主题,中国奥园提供创业场地、租金优惠、装修工程赞助、创业启动现金等价值超过60万的大奖,为社会各界创业人士提供一个充分展示创业才华的良机和平台,来自全国各地500多名选手报名参与此次大赛,参赛方案中有餐饮型、艺术型、社区服务型等,与小资天堂的招商定位:艺术工作坊、风情酒吧街、特色餐饮、水疗等相呼应。
淘宝墟活动借鉴的是国外跳蚤市场的做法,活动现场到场的有来自广州顶尖创意团体的自创品牌,也有来自华南社区如南国奥园、华南碧桂园、星河湾、锦绣香江、祈福新村和丽江花园的业主,也有来自大学城的学生,他们拿出了自己珍藏的宝贝与现场的买家进行交换,这个活动给华南板块的业主及周边居民一个交流的平台。
《观点》:奥园现在踏上全国扩张之路,但奥园的产品和品牌在华南的知名度相对较高一些,目前奥园的品牌在北方市场上的认知度高吗?中体奥园在北方市场的认知度可能更高一些,如何使奥园的品牌和中体奥园的品牌差异化?
罗江海:奥园的产品和品牌不只是在华南,在全国市场上都具有较高的认知度,我们的沈阳奥园国际动漫城项目受到了辽宁省政府的重视,时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亦出席了奠基典礼。中体奥园限于体育运动地产,而“奥园”品牌源于运动但高于运动,早先选择奥林匹克运动概念进行复合,现在则融合了教育、旅游、动漫等其他元素进行复合。
而且我认为两个品牌是必须有差异的,但是差异化要有接受和理解的过程。其实现在奥园去到每个城市当地消费者都会知道,因为中体奥园简称就是奥园,实际上是我们在做品牌铺垫,我们会借势,这样品牌形象认知的时间可以缩短。在重庆之前的南沙奥园在某个时间段是比较成功的,现在比较平淡,所以我们在推广上面也很注重这个品牌。比如我们进入重庆时一开始打出来的形象广告就是:对不起,刚到,当广州奥园遇上新社区。这就是把我们的品牌形象很鲜明提出来,我们是刚刚来重庆的,但是我们是广州过来的。先在亮相的时候有一个姿态,接下来讲一些故事,比如说十年奥园为您服务,我们品牌已经有十年的积累了。讲这个品牌是源于运动又高于运动的,通过形象的包装把品牌凸显出来。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