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是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应有之意,我们会根据国际和国内形势把握(调控)节奏和力度。”
3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副行长易纲在香港科技大学举办的“中国金融创新、规范和风险管理”论坛上说。
在商业银行第二套房贷开始松动之际,在资本市场新基金加快发行之时,市场人士指出,易纲的这一观点是前期央行强力推行从紧货币政策四个月后一个微妙的变化。
易纲在此间还表示,所有货币当局都要考虑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平衡点。中国政府今年的GDP目标是8%左右,通货膨胀目标是4.8%左右。央行应当执行一个从紧的货币政策,并且适时、适度把握节奏和力度,使得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达到到一个最优的组合。
易纲说:“我们的目标是8%,但最后的结果还可能是略高于8%。”在分析通货膨胀时,易纲承认目前的通胀具有国际输入性,并非货币当局完全能够控制。
“石油涨价,美元疲软,粮食涨价,原材料涨价,这种通胀具有全球性,必然会影响到中国。我们应该做好我们的工作,把能控制的因素控制到最好;然后在外部输入的通胀压力下,争取一个可以接受的价格水平。”
市场人士指出,易纲此次讲话显示两个新特点,一是适度是从紧货币政策的应有之意;二是考虑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平衡点。
在3月份全国两会之前,易纲说:“通货膨胀仍然是我们的首要危险,应全力以赴防止通货膨胀。”并表示2008年将坚持2007年底中央确定的从紧货币政策,不会因美国次级债危机深化和国内雨雪冰冻灾害而改变。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中国政府认为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压力较大,货币信贷投放仍然偏多,流动性过剩矛盾尚未缓解,价格上涨压力明显,需要加强金融调控,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过快增长。
易纲这一最新表态是在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即将出台的背景下发出的。一直以来,易纲是坚定的反通货膨胀的官方代表,此次讲话会否显示出政策的松动,耐人寻味。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教授说:“全国两会上发出的从紧信号是确定无疑的,但是随着3月份的经济数据出台,是否出现新情况,特别是出口有一些趋势性变化,这是未来‘从紧’松动的重要依据。”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宏观经济模型显示,中国经济第一季度经济增长将回落至10.5%左右,第一季度通货膨胀将在8%左右。
中国银行全球金融部预测说,第一季度净出口同比增长在10%以下,远远低于去年同期的101%。由于净出口增速将大幅下降,净出口的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将降至0.5个百分点以内。“我们预计2008年第一季度GDP增长为10.2%~10.5%,较2008年末11.2%的水平明显下降。”
“2007年1月的出口增速为26.6%,而2月突然大幅回落至6.5%,这种出口回落速度之大也超出我的预期。我们现在关心的是,中国出口增速的下降会否持续到全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但现在只有前两个月的数据。所以3月份的经济数据至关重要。”刘元春说。
刘元春表示,第一,如果中国出口增速继续放缓,那么中国的外需将可能持续受到全球经济回落的影响;第二,从结构上来看,如果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增速降下来,那么外需的紧缩将是无疑的。如果外需持续回落,内部宏观调控政策将会发生松动,投资增速将会重新启动。
·刘力主题陈述 08/03/28
·潘石屹:货币紧缩政策下的中国地产变局 08/03/28
·城市·观点论坛沈阳行实录 08/03/28
·朱中一:中国楼市没有出现拐点 08/03/28
·房地产行业二季度策略报告 08/03/28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