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地产(3333.HK)推迟首次公开募股计划(IPO)。
记者昨日获悉,由于国际资本市场现时的不稳定及严重动荡低迷,加上恒生指数反复下跌、香港近期部分首次公开发售的交易表现欠佳,恒大地产集团及其全球协调机构(承销商等)决定将IPO计划推迟,待股市恢复稳定后再考虑新的上市计划。
恒大地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通过邮件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自恒大上市路演以来,尽管受到全球性股市下跌的影响,仍有许多投资者对公司表现出极大兴趣和认同,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谢。”
延长发售期IPO之路崎岖
恒大地产原本计划以每股3.5~5.6港元发售29.6亿股,募集资金103.6亿~165.76亿港元。尽管上市前恒大地产在香港做了大量推广活动,铺天盖地的广告令恒大地产的IPO显得十分高调。不过,自公开发售开始,恒大地产的IPO之路就显得格外崎岖。
按原定发行计划,恒大地产从3月13~18日中午期间接受散户公开认购,3月28日于主板挂牌。但是在公开招股尚未结束之时,市场便传出消息称,恒大地产可能会以发行区间下限每股3.5港元定价。恒大地产原定昨日公布发行价,而一般新股发行定价消息也至少在公开发售结束之后才有风声,恒大在招股期间便传出下限定价消息较为罕见。
更罕见的是,恒大地产18日宣布,将公开发售期延长一天至19日中午。一般新股发行日期只有3天半,而恒大地产此次有4天半。当然,此前锦江酒店(2006.HK)在2006年发行时也曾延长招股期,但当时是事先安排,与恒大突然延长招股期区别较大。当时市场对于恒大延长招股期的解读是:可能与IPO招股反应欠佳有关,招股日期多一天可以获得更多认购。
许家印首富猜想“暂告段落”
恒大地产的上市之所以广受关注,除了它是今年首家赴港上市的内地房地产商之外,公司主席许家印身家极有可能成为内地新首富的概念更为诱人。
截至昨日收盘,去年内地首富碧桂园(2007.HK)大股东杨惠妍的身家约587亿港元。如果恒大正常发行,其IPO最多可募集资金165.76亿港元。按照IPO发行股份一般占总股本20%估算,许家印的身家最高将超过800亿港元,达到829亿港元。即使以发行区间下限3.5港元定价,许家印的身家也能达到518亿港元,在内地新首富的争夺战中也颇具竞争力。
许家印的首富梦想是要“暂告段落”了,其他市值富豪们的日子也不好过。碧桂园昨日收报6.17港元,公司市值1009亿港元,持有95.2亿股碧桂园的杨惠妍身家已经跌破600亿港元。这一数值仅为碧桂园股价高峰时期的一半。2007年4月20日于港交所挂牌的碧桂园在上市后股价表现一直不错,并于去年10月攀升至每股14.18港元,杨惠妍身家最高时曾达到1349.9亿港元,是目前的2.3倍。
2006年因玖龙纸业(2689.HK)上市而爆冷成为内地首位女首富的张茵同样面临身家大幅缩水。玖龙纸业在公布2007年年报后,因公司毛利率下滑,股价在业绩发布当日暴跌40%,昨日收报6.56港元,张茵目前持有31.19亿股玖龙纸业股份,市值约205亿港元。去年9月底,玖龙纸业股价一度涨至26.75港元,当时张茵的纸上财富超过800亿港元。
开源不成恒大强调节流
市场一直认为,恒大地产对资金需求迫切,加上要偿还债务,所以此次上市不容有失。但恒大最终还是选择“急流勇退”。目前市场关注的是:恒大此次延迟上市后,如何解决对资金的需求?
恒大地产内部人士在回应《每日经济新闻》时表示,“恒大地产绝大多数项目分布在省会城市及其他城市,业务前景和盈利增长潜力十分明显,我们将继续发挥在规模、产品结构、成本控制、团队执行力、品牌等多方面优势,加快各地项目的开发及销售进度。一旦时机合适并成熟,我们会重新公布新的上市计划。”在简短的回应中,恒大一直强调其成本控制优势,但对于负债率普遍偏高的房地产开发商来说,“开源”的功效要远远高于“节流”。
该公司招股文件显示,恒大的土地储备高达4578万平方米,仅次于碧桂园。在公司目前全部的78个发展项目中,46%的项目计划在今年完成。不过,庞大的土地储备对于恒大地产来说也是个“甜蜜”的负担。恒大去年前9个月的融资是41.859亿元,同比增长1550.8%,主要是为了拨付房地产项目收购资金和投入建筑资金而导致的银行借款增加,恒大去年前9个月的负债率已达46%。
恒大在招股书的风险披露文件中坦言,银行借款是公司进行业务开发的重要资金来源。但由于CPI高位运行,从紧货币政策不仅将延续还有可能加强,从银行获取资金的难度会增大。所以跟其他地产商一样,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是破除资金瓶颈的最佳途径。
根据恒大原来的计划,将IPO募集资金中的53.6%用于支付土地出让金及现行项目所需资金;约23.1%用于收购额外土地储备;约7.5%用于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土地使用权的额外现金代价;约1.7%支付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项目的余下代价;约9.1%偿还部分从瑞信借取的结构担保贷款。
原因分析
地产股在港普遍遇冷
据报道,因担心内地房地产市场陷入萧条,香港投资者对恒大地产的申购极为冷淡,机构投资者和散户的申购量还不到最低发行量的一半。
凯基证券分析师蔡铁康指出,对于香港投资人来说,并没有太多兴趣认购恒大地产。首先,内地房地产行业一直处于宏观调控的风口浪尖,自去年11月以来,内地房地产股股价整体走下坡路,不少股份距当时高位已经回落超过四成。其次,恒大地产的IPO作价并非十分吸引。根据恒大的招股书,公司预计2007年每股盈利0.073元,发行区间对应的市盈率达43~70倍。当初内地土地储备最多的碧桂园IPO发行市盈率仅20倍。
在香港IPO市场被冷遇的也不只是恒大地产一家,今年1月,同为内地房地产公司的昌盛中国,就因市况动荡取消了1.45亿美元的IPO计划。新鸿基金融日前发布报告称,今年前两个月的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增加24.3%,高于市场预期,令投资人对内地推出更多紧缩政策的忧虑增加。
知名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近日的一份研究报告更加打击市场信心。标普表示,政府收紧信贷之举和普遍预期中的下滑等因素,将恶化内地房地产商的运营环境,导致一部分地产商不再有能力维持其增长动能,另一部分地产商更将面临灭顶之灾。
许家印
1958年生,河南人,汉族,中共党员,武汉科技大学冶金系毕业,本科学历,管理学教授,全国劳动模范,现任恒大地产集团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曾获“中国房地产十大风云人物”“中国民营经济十大风云人物”“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十大杰出贡献人物”“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中国十大慈善家”等称号。许家印1997年创立的恒大地产集团,已跻身于中国房地产企业10强、中国民营企业20强、中国企业500强。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