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管理思想时代背景创新
《红楼梦》的文学成就不用言说,《红楼梦》细致入微而又气魄宏大,从整个社会的结构上反映生活的复杂性和广阔性。它是当时各个社会面貌的缩影,也是当时社会整个精神文化的缩影,《红楼梦》中蕴涵的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方面的思想,也是我国文化的宝贵财富,其中体现的管理思想给我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对于《红楼梦》中的管理思想,我国曾有多位学者进行过研究,基本上论述的都是管理思想本身,对《红楼梦》管理思想的历史时代背景尚少挖掘。《红楼梦》第55回和第56回主体描写了李纨、探春、宝钗在王熙凤病休期间受托携管家务的情节。这两回是在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之后又一次展现曹雪芹管理思想的重要章节,从思想的丰富上比前面更胜一筹,尤其在处理大观园的事物上更令人称奇。在此,我们将从历史角度剖析当时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对孕育李纨、探春、宝钗携管大观园中管理思想的重要作用,去认识曹雪芹深邃管理思想的历史背景。
《红楼梦》管理思想的历史时代背景
《红楼梦》反映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社会生活,这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是我们分析《红楼梦》管理思想背景的基础。
经济环境的影响。明清时期农业商品化加速,经济作物和园艺作物的种植更加广泛。清康熙年间,全国桑蚕业最发达的嘉兴府地区旱地占18.26%,水田占81.74%。当时嘉湖地区旱地种桑养蚕,水田种稻。农民主要从事粮食生产,种桑养蚕只是辅助性的农家副业。但这种商业性的农家副业,已在农民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农民的农业生产资金、还债、交纳租赋以及维持部分生活需要的重要来源。副业这一部分的农业经济,已转化为商品生产,受市场供求和价值法则的支配。这一时期,农业向市场提供的商品粮有所增加,同时土地和劳动力商品化程度提高,经营经济作物增多。在《红楼梦》中,探春提到:赖大家的园子,除他们戴的花儿,吃的笋菜鱼虾之外,一年还有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探春不无感慨地说:“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而在此之前,照管大观园是需要账房雇用花儿匠、山子匠、打扫人等,并支付他们工费的。对这一事件的描述,正反映了曹雪芹受到商品化思想的影响。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特别是乾隆朝以后,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资本主义萌芽不仅显现在纺织业、冶金业、铸铁业中,在制瓷业、采木业、造纸业、采煤业、农产品加工业(如制烟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特别是农业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从明代地主直接经营农业的情况来看,分为使用奴仆耕种、出租土地与经营商业性农业相结合和役使“雇工”耕作三种类型。但是明代的长工身份是不自由的,只有短工身份是自由的。到了清代,在农民封建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的条件下,一部分农业雇工已取得了一定的人身自由,他们与雇主之间“并无立有文契,亦无主仆名分”。及到乾隆年五十三年(1788年)对清律的修改,从法律上正式确认农业长工与雇主的关系是凡人关系。在某些农业商品性生产较发达地区,特别是经营经济作物的地区,已经出现了雇佣十几个、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数百个农业雇工的情况,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初形态。这也使得赖大家包租园子的经济形态在《红楼梦》中出现,探春等人对其进行模仿,把大观园承包给一些老妈妈及其家人。
政治环境影响。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商品生产迅速发展,并出现了新生产方式的萌芽,市场日益扩大,商业繁荣。清政府为了适应这种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需要,在商品政策上进行了某些调整,最明显的表现是变“抑商”政策为“通商”政策,清政府通商政策的调整促进了农业商品化的发展,这是曹雪芹商品化思想意识的政治环境。
文化环境的影响。清初学者一反明末浮夸空谈的学风,强调“实践”、“实功”、“实事”,“讲求经世致用的功利主义,把学术研究的范围扩大到自然、社会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举凡天文、地理、经史典制、文物、吏治、财富、河漕、兵工、民俗、乃至文学、音韵,无不经验深究。
黄宗羲作为清初学者的代表人物,梁启超曾这样评价他:“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所谓‘经世之务’是也,宗羲以史为跟柢,故言之尤辨。”宝钗认为探春通过读朱夫子的文章“不自弃文”应该认识到大观园中花木的价值,注重实践、躬身践行的思想可见一斑。同时也反映出经世致用的功利主义是探春提出大观园承包管理思想的文化前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曹雪芹的入世哲学。这一思想与主要人物贾宝玉的出世思想形成了鲜明对照,说明曹雪芹实际上并不赞赏贾宝玉式的处世哲学。也只有持这样的思想,才能使《红楼梦》大气磅礴,思想深邃,不落于飘渺空灵。
《红楼梦》与中国古典管理思想
《红楼梦》是当时整个社会面貌的缩影,也是当时社会整个精神文化的缩影。其中蕴涵了丰富的中国古典管理思想,与我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一脉相承。
集思广益。管子强调要决策就要集中众人的智慧。所以,采取集思广义的形式,管理事情会更加周全完满。在三人管理大观园期间,李纨、探春皆在厅上起坐,宝钗在上房监察。她三人如此一理,下人觉得要比凤姐当权时更谨慎行事才好。在对待承包大观园这件事上,探春并没有固执己见,而是听取宝钗的意见,不把承包盈余的钱归账,只是谁包下园子就揽一宗事去,再分其他人些好处。这样承包者既得到了更大的实惠,其他人也因沾带些利息而帮忙照顾园子。在确定承包大观园的人选上,三人和平儿也是通过商议斟酌出几个人来。这种集体管理决策的方式实际上在我国古代朝政中经常被使用,如由几个宰相或军机大臣共同理政。
权治。权治是以权力为基础,以“法治”、“术治”、“势治”为基本手段实现控制目标的治理方法。有效的权治要使法治、术治、势治三者有机结合,其主要思想来源是法家学派。
法治着眼于维护等级秩序,以建立和实施制度与规范来管理众人行为。法治的基本手段是赏与罚。法治中的法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即要适时变法。探春在大观园改革中提出“承包责任制”便是制定的一种规范制度,使人们做到各司其职,而且改革本身也体现出适时变法的特点。
术治着眼于对下属的有效制衡,以暗藏不漏的机制方法考察下属,以设计精巧的手段制约下属。探春把大观园承包给下人,目的就是为了施展其各自的专长,不仅为她们自身,也为荣府谋福利。宝钗怕未被分派到承包任务的下人对此分配感到不公,暗中破坏,所以让她们“稳坐吃三注”。如此,通过福利性质的奖赏,对下人起到了有效的制衡作用。另外,宝钗说:“我如今替你们想出这个额外的进益来,也为大家齐心,把这园里周全得谨谨慎慎,使那些有权执事的看见这般严肃谨慎,且不用他们操心,他们心里岂不敬服。”她的用意旨在给下人营造一种顾体统、勤劳作的精神风气,以设计精巧的手段激励并制约了下人。
用人。在众生中发现人才并知人善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选择大观园的承包人时,面对下人踊跃地接管工作,宝钗笑答道:“幸于始者怠于终,善其辞者嗜其利。”意思是开头因侥幸获利而兴头很高的人,最终是会懈怠;嘴上说得好听的人,特别爱占便宜。所以李纨、探春、宝钗、平儿共同在花名册上细细搜索,谨慎斟酌出几个人来,俱是他四人素昔冷眼取中的,再考虑各种利害关系,最后定下最适宜的人选。
与同时期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比较
18世纪初期,英国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因此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力的需求减少了,使他们能够从农业中解脱出来,到正在兴起的工厂制度下去就业。大规模推广的工厂制度所提出的管理问题,同以前所碰到的问题完全不同,于是出现了新的管理思想。如在激发人们的劳动热情、使行为不轨的工人就范上采用积极的劝诱(“胡萝卜”)和消极的制裁(“大棒”)相结合,以及努力建立一种新的“工厂精神风气”。
到18世纪中后期,随着机械化革命的发展,英国工业化速度加快,劳动专业化程度提高。这时期,亚当·斯密提出的自由经济主张也为经济理论带来了颠覆性的革命。由于工厂工人人数的大量增加,当时管理运动的先行者对于如何管理众多的工人以避免他们偷懒、如何把机器与工人有效地结合起来让机器高效率地运转作了很多思考。亚当·斯密提出分工思想、控制思想和计件工资制,李嘉图提出“工资铁律”和“群氓学说”。一些工厂已经建立计划职能部门、采取标准化生产、有很详细的会计制度、建立按成果付酬的工资制、推行职工福利制度和制定管理人员及职工的培训规划。
从《红楼梦》反映出的管理思想看,我国相对同时期的西方还有一定的差距。西方国家有相对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在政治思想上提出人民主权和法制思想,这些都有助于形成更加系统和科学的管理理论。随着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工厂组织逐渐扩大,分工越来越明确,使得人们愈加注重组织、方法和人的管理等问题,为形成科学管理思想奠定了基础。而我国到19世纪时,清王朝逐渐走向没落,其政治体制的弊端和闭关锁国的政策,为经济的发展设置了重重障碍,致使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缓慢,管理思想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了一个低谷。
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通过历史角度考察,《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为我国现代管理带来诸多启示。
实践理性的回归和创新思想。《红楼梦》在李纨、探春、宝钗携管大观园中一方面体现的经世致用的实践理性,另一方面体现了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德鲁克曾经说过:“管理的本质就在于人性与实践性。”而我国美学大师李泽厚先生特别提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恰恰就是“实践理性”。我国传统圣哲管理思想的“内在的合理性”和“现实可操作性”正是解决管理本质问题的精华所在。创新是管理思想进步的助推器。管理创新的内容包括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观念创新和市场创新等几个方面,需要把创新渗透于整个管理过程之中。组织中的个体都是创新的主体,与此同时还需要构建一个适合其创新的环境和机制。
我国的现代管理思想必须立足实践和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认真总结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新经验和“中国制造’模式赖以产生的实践基础。只有这样,中国管理思想的理论形态才能从单一性和封闭性走向多元化和开放性。
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红楼梦》中所反映出的曹雪芹的管理思想已向前跨进了一步,调动了人的积极性,使我们认识到管理思想的前进,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曹雪芹管理思想的进步正是依托于科学技术的支持,科学技术是管理思想发展的内在因素。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加速器。纵观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每一点滴的前进都与科技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红楼梦》中探春提出的“承包责任制”思想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提高,同时期国外工厂制度的产生和随之而来的管理问题的解决也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经济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知识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已成为社会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源。如何获得科学技术,如何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这些都是知识经济中管理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大到国家、小到企业,都应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这也是其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
吸取中国管理学精要。《红楼梦》仅仅在李纨、探春、宝钗携管荣国府这一个情节中就体现了如此丰富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由此可见中国管理学的深邃。“西方现代科学管理模式”从20世纪初的泰罗的科学管理开始,历经了行为管理学派、权变管理学派、系统管理学派乃至现在的学习型组织。但值得深思的是,当今西方众多管理学大师如彼得·圣吉等却对东方圣哲的管理思想推崇有加,足见我国古典管理思想的魅力。
通过考察《红楼梦》所处康、雍、乾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使我们看到《红楼梦》中管理思想的社会时代基础。李纨、探春、宝钗携管大观园中蕴涵的集体管理、权治、用人方式等中国古典管理思想,不仅反映了与传统思想文化的一脉相承,而且显现出创新的管理思维。与同时期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相比较,再次印证了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对管理思想发展的重要决定意义。对《红楼梦》中管理思想的探析,启示我们现代管理要注重实践理性的回归和创新思想、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吸取中国管理学精要。《红楼梦》中的管理思想已呈现出较高的学术价值、宽广的应用空间和远大的发展前景,但是也存在局限,需要吸收西方管理思想、理论和文化。
创新和发展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将会有更多地相互撞击与交融。我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博大精深,需要深入挖掘其内涵。主要可从两方面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一个是从古代兵法智谋对当今经营管理借鉴研究;另一方面是把我国的古典思想和现代管理理论研究联系起来,试图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的管理思想做更好的融合与交流。
·《红楼梦》的现代管理启示录 08/03/20
·管理的众神——管理文化类型的探讨 08/03/20
·三不老胡同1号 08/03/20
·小二和卡佛 08/03/20
·贰 文学与建筑 08/03/20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