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板
  • >> 观点网 >> 华南楼事 >> 正文
    深圳楼市在涨跌僵局中煎熬
    https://www.guandian.cn 2008-03-03 11:34:12 来源: [ 易居网 ]
    发表评论 打印文本 关闭

      但不少开发商认为,北京房地产没有要出现“拐点”的趋势。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说,近一两个月房地产交易清淡与季节因素、大的环境不明朗、观望气氛有关。此外,限制给房地产开发商贷款和限制住房按揭贷款的金融政策给行业造成了较大影响。但他强调,“市场真实的需求并没有改变,以北京为例,2007年北京所有销售出去的房子总共才14.4万套,但2007年一年北京新增城市人口就高达52万人。”

      而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作用下,沪深楼市继续调整。搜房网数据显示,1月深圳一手房住宅成交2167套,成交均价为14637元/平方米,比上月分别下跌了9.3%和9.6%。上海市“网上房地产”的数据显示,1月上海住宅新房成交15617套,成交面积156.8万平方米,成交面积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0.1%。

      一线城市高位盘整的同时,二三线城市则在低位徘徊。搜房网数据显示,武汉楼市春节期间仅成交82套商品房,成交均价为5841元/平方米;节后一周(2月13日至19日)成交396套商品房,比年前的日均100多套下跌了五成以上,该周成交均价为5189元/平方米。天津楼市节后逐步回暖,2月18日-24日,商品住宅成交682套,比上周回升了两倍多,成交价达7712元/平方米,比上周涨了5%。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部分城市房价出现了环比负增长,这表明调控政策在逐步见效。

      “一方面,地价下降预示着房价将步入下降通道,再加上保障性住房的入市缓解了住房结构性矛盾,更重要的是房价并没有明显下降,所以,购房人普遍选择了观望。”上海五合智库总经理邹毅说。

      招商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不用对去年以来的一系列严厉的调控政策反应过度,“两会”后房地产调控政策或将趋于宽松。这或许是开发商力挺房价的另一个理由。

      调控政策促分化

      大多数业内专家表示,套在房地产行业头上的一系列严厉的调控政策“紧箍圈”不太可能摘下或松动。

      央行副行长易纲日前表示,防止通胀仍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从紧货币政策不会动摇。这意味着加息仍将对房地产行业产生实际影响和心理震慑作用。

      邹毅说,“银行信贷闸门把紧,售房回款乏力,再加上今年土地执法力度的加强,囤地行为将受到严惩,这些综合因素将致使开发商面临极大的资金压力。如果如此冷淡的市场交易再持续三五个月,相信不少开发商将选择降价。”

      继开发商必须付清全部出让金后才能领取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之后,今年1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首次提出对闲置土地特别是闲置房地产用地要征缴增值地价,并规定土地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

      金育松说,重要的是,保障性住房从“梦想走进现实”将是今年房地产调控的最大亮点。限价房、经济适用房的大批入市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供求结构性矛盾,将一部分需求从商品房市场分流。同时,保障性住房的政策支持力度在加大,比如央行和银监会日前联合发布了《经济适用住房开发贷款管理办法》。渤海证券研究报告称,在信贷紧缩的情况下,该办法将挤占其他类型物业的开发贷款,增加资金的紧缩程度。

      从紧的调控政策之下,行业分化已无悬疑。潘石屹说,2008年房地产市场是“冰火两重天”,对那些占有大量土地、缺少现金的房地产公司来说是“冰”,因为他们资金短缺,又赶上银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及政府“两年不开发的土地要无偿收回”的政策;但对那些有资金实力的房地产公司来说正是发展的好机会。

    • <<
    • 1
    • 2
    • >>
    相关文章

    ·“房价拐点”论的阳谋 08/03/03

    ·惨淡经营下的广州楼市 08/03/03

    ·招商地产80亿再融资候批 或重启地产“圈钱潮” 08/03/03

    ·1月福房二手房价格指数报告 08/03/03

    ·各地开发商降价促销救市? 08/03/03

  •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

观点 © 2005-2006 guandi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B2—20050206] 关于我们 | 业务联系 | 友情链接
网上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