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时候,北京一家杂志问冯仑:“在海南你除了收获资本,还收获了什么?”冯仑说:“那多了,包括一颗破碎的心……海南不相信眼泪,不承认过去,大家都这样,然后该求人的就求人,没钱了就去蒙,这吃一口,那吃一口,人都没有身份感了。”
多年以后冯仑感慨道:“以前我看到在海南有很多朋友之间是砍砍杀杀的,这是江湖规则,这都是要过去的。”
与江湖规则一起被翻过的还包括海南往事。冯仑他们很快便发现,真正值得他们拥有和珍惜的地方叫做北京;北京使万通成为了真正的万通,也使冯仑成就为了今天的冯仑。
六个老大
1992年,万通开始在阜成门开发万通新世界广场。此后不久那个名叫“农高投”的皮包公司开始蜕变。
“1993年我们完成产权的改革,海南农业高技术联合开发投资总公司变成万通集团公司,成立新董事会,这次我就是董事长、法人代表,当时总资产有一亿多,也有负债。我们成立常务董事会,决策时一人一票,所有大事都得一致通过才能办,每个合伙人都有否决权。”
“六兄弟”的聚义也开始蜕变。他们之间开始出现观念上的差异、理解上的分歧以及对未来人生的不同设计。终于坐上“老大”交椅的冯仑发现,“梁山模式”已经成为万通的致命伤。
兄弟情感横亘在他的面前,“前进无路,后退遗憾”,他不知道该如何处置当下的困局。
“那时我住在保利大厦1401房间,潘石屹住楼下,我们很痛苦地讨论着、等待着,就像一家人哪个孩子都不敢先说分家,谁先说谁就大逆不道。”
可是再“大逆不道”的事情也需要有人去做,尤其需要“老大”跳出来挥手号召。一开始冯仑不知道该怎么跳,后来机缘巧合中冯仑他们“知道了商人规则,找到了合理改造组织、解决分歧的办法”,分家就成了荒野中惟一的出路。
当冯仑诞生“以江湖方式进入,以商人方式退出”的念头时,他想起1993年年初他们几个去拜访当时已经成为地产“大佬”的王石。“(王石)质疑我们的理想主义激情,建议我们想清楚,我们6个人合作,究竟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还是理想基础上。我们当时比较相信自己是建立在理想基础上的事业伙伴,但王石说:‘不可能,你们将来早晚会碰到利益冲突。’”
王石的警告没有惊醒六兄弟,他们甚至因为王石对他们兄弟深情的怀疑表示了愤慨。可是王石的预言最终变成了现实。六兄弟终于分家了,一个老大变成了六个老大。
冯仑留下来了。万通再不用畏首畏尾、再不用掣肘于兄弟情了。而兄弟情义却因此得以保全了下来,万通15周年的时候,他们在东方君悦酒店重新聚首,大碗喝酒、大声吹牛,挥动着大拳头,玩最无聊的“剪刀石头布”。
半条命
最初的冯仑因为继承了马鸿模的衣钵,从而拥有了一种彪悍的人生。那时候的冯仑就像是一株疯狂生长、野蛮茁壮的野草,努力顶翻压在他头上的每一块石头。可是他很快就变成了另一个冯仑,因为他只剩下了半条命。他得思考人生中那些有意义的事。
他在《野蛮生长》中写道:“14年前,我腿上长了一个很大的红色肿块,被医生诊断成癌症,迅速住进医院,在起初半个月,我每天都笼罩在死亡的阴影里……这个时候我才开始盘点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我不得不做的事情,开始一二三四排序,这个排序和健康状态时的排序完全不一样。”
改变的除了排序外,还有他对生命、生活的态度以及他对这个世界和时代的认知。当他慢慢地从一个儒士一般的商人蜕变为一个崇尚“道法自然”的达观者之后,他似乎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道家人物。他找到了那个久违的他自己。
·中国楼市拐点大调查:地产商集体焦虑 08/03/01
·潘石屹任志强 相交十五年 08/03/01
·观念的破土 08/03/01
·冯仑的智 08/03/01
·大陆地产团到台 县市长当地陪 08/03/01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