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广西成立北部湾(广西)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负责官员定下调子,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十年目标是:建设成为广西改革开放的龙头,以及中国西南地区以工业为主体的经济强市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群。“‘环北部湾’我们不去讲它,先把广西的事做好。”该负责人表示。
及至2006年7月,刘奇葆任广西区委书记,力倡“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超越地理,延伸了环北部湾地缘经济概念。北部湾开放开发思路,遂得以向“国际概念”提升。
刘奇葆还认为,东亚地区目前有多个经济合作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仅是其中之一。在这个经济合作圈当中,最有可能成为中心区域的,是“环北部湾地区和珠江三角洲的联合”。
2007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中央领导人正面回应了上述思路。据此,广西将积极参与泛北部湾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特别是发挥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的作用。这一判断,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国际功能定位的基调。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国内功能定位,则见之于国务院2007年2月批复的《西部开发“十一五”总体规划》。该规划将成渝、关中—天水、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三大战略高地。
《财经》记者获得的一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6-2020)》(征求意见稿)表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功能定位是: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意在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这份规划称,经过10年到15年的努力,北部湾经济区“要建设成为中国沿海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形成中国—东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性现代产业基地、国家新能源发展和能源安全保障基地、南中国海海洋生态安全重要屏障区”。
获批始末
参与这份规划拟定的知情人士对《财经》记者透露,该规划于2006年6月启动,此后获得中央领导层多方面支持。2007年3月13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北京部署召开“推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全国政协常务副主席王忠禹拟定将规划以“北部湾新区发展规划”名目上报中央,整个报批程序由此展开。
最初,“北部湾新区”的规划发展思路与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成都、重庆、武汉、长株潭等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路子类似,王忠禹将此构想进一步深化为“立足北部湾,以东盟为背景,着眼国际”。加之广西南宁已被定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会址,“北部湾新区”规划由此正式列入全国政协2007年专题协商重点之一。
“北部湾新区”发展规划方案于2007年5月上报,该方案中的“北部湾新区”范围集中于“南北钦防”四城市中的一些特定区域,包括沿海产业带、核心开发区、高速公路交通轴等关键区域;交通、物流规划中,把处在两翼的玉林、崇左两市部分特定区域也包含进来,地域范围基本上连成一体。为获得中央审批通过,“北部湾新区”面积曾一再收缩,由起初的5863平方公里规划缩小到3880平方公里。
由于“综合配套改革”目标是探索用改革方式解决当前国内一系列问题,“北部湾新区”却强调国际性和对外辐射,因此,方案于2007年6月被否。
·国务院批准设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08/02/18
·2007:绿地造城 08/02/18
·北海房地产泡沫卷土重来? 08/02/18
·中国房价、地价交替上升 涨势如潮 08/02/18
·外地人购房增多刺激北海房价增长 08/02/18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